跳到主要內容

關於本站

作者陳品君


內容產製工作者,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所畢業。「好新聞/內容不是免費午餐」(Quality content is not free, 
1 2 )擁護者。認同歷史學家曹永和「臺灣島史觀」,即置臺灣島於地理位置、時間洪流中心,看待不同時期島內人民、族群與島外交流互動情形,以及彼此關係。興趣題材包含「地方發展」、「地方文史」、「族群互動」等,從書寫過程中向這片土地學習。

曾發起新聞集資專案,作品散見《屏東新聞》、《上下游新聞》、《報導者》、《行南》、《生命力新聞》等媒體平台。

自2016年定居屏東,目前從事內容企劃製作,閒暇時記錄地方風土民情。喜歡收集讓人感到舒服的紙。除了本站外,亦透過粉絲專頁《凌晨故事》發布作品、個人網站《VOCAL LOCAL》存放工作手記。

榮譽

2010年|《大陸姐妹開店咯》|企劃/撰稿/攝影/剪輯 
與同學合製,獲得第14屆兩岸新聞報導獎「公民影音新聞報導獎」佳作

2010年|《最佳女主「餃」》|企劃/撰稿/攝影/剪輯 
與同學合製,獲得第14屆兩岸新聞報導獎「公民影音新聞報導獎」佳作

2014年|聯合報新聞獎學金得主

2014年|〈當蘭嶼遇上特定區計畫:掃地出門或敞開雙臂?〉|企劃撰稿/攝影/剪輯 
與同學合製,入圍 PeoPo公民新聞獎。 

2022年|《校傲屏東》|企劃執行/撰稿/配音/剪輯
與同事合製,入圍金視獎「多元節目關懷獎」。 

本站主要關注

致力好好生活的人。

網站內容出自本人,或與其他夥伴共同採編。

您所閱讀的每篇報導,都是作者的努力成果,望不吝給予鼓勵、指教或是贊助支持,也成就更好的內容製作環境。

引用轉載須知

◎除非另有註明,本網站內容(文字、照片、影片等等)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

基於非商業目的,個人或教育單位不必告知即加註作者及出處後轉載、引用,內容禁止任何更動。範例:本文轉載自文化種籽網站〈xx原標題xx〉,由陳品君撰文。

◎內容網站、媒體平台、商業及營利用途請來函討論。

邀稿及合作

本站各式合作可開發票。
統編:82978998
公司:時遇文化有限公司

以下服務說明:

一、專案合作與服務說明
(一)個人口述紀錄
  1. 含企畫、採訪、寫作、編輯、完稿、確認、結案等。
  2. 企畫包含蒐集資料、閱讀與研究主題相關素材、製作採訪企畫等。
  3. 採訪包含聯繫洽談相關受訪者、一回以上採訪(來回交通或電訪)等。
  4. 寫作包含整理採訪素材、擬定架構、寫稿等。
  5. 編輯包含下標、檢查用字遣詞、史實考察,期間可能會有補訪,與受訪者確認內容等。
  6. 完稿後,雙方確認委託內容完成並結案。
作品參考:

(二)多人口述紀錄
  1. 含企畫、採訪、寫作、編輯、完稿、確認、結案等。
  2. 企畫包含蒐集資料、閱讀與研究主題相關素材、製作採訪企畫等。
  3. 採訪包含聯繫洽談相關受訪者、數回採訪(來回交通或電訪)等。
  4. 寫作包含整理採訪素材、擬定架構、寫稿、查證等。
  5. 編輯包含下標、檢查用字遣詞、史實考察,期間可能會有補訪,與受訪者確認內容等。
  6. 完稿後,雙方確認委託內容完成並結案。
作品參考:

(三)紀實內容製作(純文字、圖文、影音、節目等)
  1. 含企畫、採訪、寫作、編輯、配音、後製、完件等。
  2. 企畫包含蒐集資料、閱讀與研究主題相關素材、製作採訪企畫等。
  3. 採訪包含聯繫洽談相關受訪者、一回以上採訪(來回交通或電訪)等。
  4. 寫作包含整理採訪素材、擬定架構、寫稿、查證等。
  5. 編輯包含下標、檢查用字遣詞、史實考察,期間可能會有補訪,與受訪者確認內容等。
  6. 配音包含錄製旁白、剪接等。
  7. 後製依照媒體形式,可能會有剪接編輯、照片編輯、多媒體編排等。
  8. 完稿後,雙方確認委託內容完成並結案。
作品參考:

二、年度合作:網站內容定期更新
本站更新內容時程未定,若您期待或鼓勵本站內容定期產出,建議以至少一年贊助支持為合作洽談。而製作團隊保有內容製作主體性,委託方可提供建議但不能干涉。

※有關邀稿及合作之來信委託案件,請包含工作需求及預算報價:cultureintw@gmail.com

網站設計參考資源

Blogger 調教資料庫 @ WFU BLOG


本站大事記

2013.9.1 記者節創立
2013.10.10 刊出第一篇新聞〈善用數位出版 NPO宣傳事半功倍
2015.3.18 「報導/文章形成資訊揭露」標示
自〈北市/臺北機廠指定為國定古蹟 國家鐵道博物館有望〉一文後,文末附上「報導/文章形成資訊揭露」說明文章各項支出。

2016.5.5 安裝浮動導覽列
2016.6.1 更新本站 2016年收支明細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南方音樂夢/70年前,屏東私人樂團半數成員進入國家交響樂團

◎文、攝影/陳品君 七月天的屏東夕陽剛斜下,晚風起,盤旋在海豐上空的溽氣四散。這天早用晚飯的人似乎多了些,如果不是平日少見的生面孔,還以為三三兩兩的身影只是飯後散步的晚景。這群人或騎車或走路往同一方向去,循著他們,在三山國王廟旁的巷口內拐幾個彎,傳統閩南式建築映入眼簾,此時,耳邊傳來三 、 四○年代流行歌謠,入口兩座早年農業社會的製糖石磨顯眼,令人有些時空錯置感……

蘭嶼專題/土地權屬界定 傳統、官方兩歧路

撰文/何怡君、陳品君 責任編輯/陳芛薇、洪育增 「蘭嶼特定區計畫」不僅觸碰當地人敏感的土地問題,此計畫的爭議,也顯示達悟族傳統文化與官方長期以來的落差與不對等關係 。 政府推行的野溪整治工程,遍布蘭嶼島各處。攝影/何怡君

南方音樂夢/他,催生洋樓裡的樂團成為南臺灣音樂人才的搖籃

◎文/陳品君;照片提供/鄭國勢、洪梅芳、陳美玲、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鄭有忠在80年前創辦私人管絃樂團,經常受邀演出甚至環島巡演,在南臺灣逐漸打響名號。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成立公營交響樂團,他邀集團員徵選,超過半數成為國家樂團第一批成員。五、六○年代,他提著小提琴一周數回往返屏東和高雄、台南之間,啟蒙、培育日後許多樂壇好手和教育者,對南臺灣音樂發展貢獻良多。

新北/傳統活動慶元宵 轟炮台熱鬧登場

(本文同步刊載於《 新莊報導 》) ◎文/陳品君 新莊傳統元宵活動有「一靜一動」,「一靜」指的是文昌祠的猜燈謎活動;「一動」則是在碧江公園登場的轟炮台,是由市公所主辦、文義中心、文衡里及興漢里負責籌備的工作。

馬卡道族文化復振(一)/祭典辦了,錢花了,然後呢?

攝影/陳品君  ◎文/陳品君、攝影/林聰勝、陳品君 2015年12月25日,屏東縣文化處長吳錦發在高樹加蚋埔部落祭典舞台上宣布:「鄉親只要找到日本時代戶籍謄本,上面有登記『熟』字,(未來)就可以到民政處登記為馬卡道族。」一個月後,留著排灣族血液的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台東謝票時,提到將在今年8月1日履行競選承諾,以元首身分向原住民道歉。在馬卡道族文化復振走了20多年的耆老潘安全問:「向原住民道歉……那包含平埔族嗎?」

馬卡道族文化復振(二)/奮鬥20年,他們仍要不回原本的名字……

攝影/林聰勝   ◎文/陳品君、攝影/林聰勝、陳品君 屏東縣萬巒鄉位於南台灣北大武山腳下,鄉境內座落東邊的是排灣部落、西側是客家村、東南邊則是閩南村。近山鄰近的加匏朗、赤山、萬金等村在1935年日本時代國勢調查中,人口統計有近2000位熟蕃。60歲的潘謙銘住在以聖誕季聞名的萬金天主教堂附近,是操著一口流利閩南話的虔誠天主教徒。35歲以前,有人因他深邃的臉孔問:「是原住民嗎?」他回答:「媽媽那邊有荷蘭血統。」 

蘭嶼專題/蘭嶼發展的首要條件 建立溝通機制

撰文/陳品君、何怡君 責任編輯/陳芛薇、洪育增 夕陽映照著蘭嶼街道,也映照著達悟族人世世代代的居所。攝影/陳品君

小英總統道歉原住民,平埔族群盼正名

◎文、攝影/陳品君 總統蔡英文在五二○就職典禮上, 提到 將基於公平與正義面對原住民議題,也將在8月1號原住民日以元首之姿向原住民道歉。由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聯盟發起平埔原住民族復名復權論壇, 來自 全台各地 的平埔族群7月18日齊聚立法院,凝聚內部共識。訴求包含政府立即認定各族名及恢復個人原住民身分、定期公佈復名復權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