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晚期,國防部藝工隊在臨海大舞廳欣賞樂團演出後,與莊壽臣(前排左一)及其家人合影。右一為歌手余天。
提供/莊佶霖
|
編按:今年3月,本站收到莊佶霖留言與來信。他在「南方音樂夢」系列報導中看見阿公「莊壽臣」的名字,想知道報導中的文件、照片從何而來。
莊壽臣曾經是屏東音樂聞人鄭有忠創辦的樂團一員,1940年代晚期北上參加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成立的公營交響樂團(今日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數月。本站近日與莊佶霖聯繫,訪談他所知道的祖父過往,雖然有更多細節需要再確認,但為了讓更多人瞭解臺灣音樂史以及更多有忠管絃樂團成員後人可以查詢到類似資料,本站刊登部份訪談內容,讀者如果有更多補充資料,或是類似背景的後人願意接受本站訪談,歡迎留言或來信:cultureintw@gmail.com。
◎文/陳品君、影像提供/莊佶霖
莊壽臣在1976年50歲離世,今年46歲的莊佶霖沒有太多關於阿公的記憶。「年紀到了,會翻一些以前的東西來瞭解家族。去問了姑姑、叔叔,現在不問以後就沒得問了……第三代還可以問的到,第四代應該就沒機會了,像我現在(得到的消息)已經很零散。」他從親友口中、老照片和網路資料一點一滴拼湊阿公的樣子:頂著三七分頭、戴著圓框眼鏡、配上講究裝束。從小自學音樂,為了更上一層樓,師從當時赫赫有名的有忠管絃樂團團長鄭有忠,後來以單簧管項目考進「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響樂團」(下稱「省交」),而在不同時期,可以在戲院、禮堂、舞廳看見他演奏各式各樣樂器的身影。
愛樂青年從名師提升琴技
莊壽臣生於1926年,屏東市人,高雄州立屏東農業學校畢業。根據太太莊楊銀杏手稿紀錄,他在17歲時(1943年,日治時期)和姊夫前往屏東海豐找鄭有忠學習古典樂,當時鄭有忠剛從日本二度習樂返臺,重啟有忠管絃樂團。
1941年15、16歲的莊壽臣(中)在高雄 パラダイス喫茶站(可譯為「天堂咖啡店」。パラダイス是日文外來語:Paradise,意「天堂」)持單簧管與樂友合影,並在照片上註記「大家恰巧有開始一起學音樂的機會」。右一為莊壽臣的小提琴老師鄭有忠。
在一場1945年11月戰後「慶祝臺灣光復節」展演紀錄中,莊壽臣在樂團中吹奏小號。幾個月後,20歲的他和幾位年紀相仿的屏東小夥子北上赴省交徵選,以「單簧管」獲職。然而戰後時局動盪,還沒辦法站穩國家音樂舞臺,1947年2月中莊壽臣和陳添桂、李思保(如果此人同是有忠管絃樂團成員,名字可能是李恩保)、曾金量一同離職。
1946年7月莊壽臣成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響樂團管弦隊隊員,月薪120元(參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對臺籍行政人員之接收與安置〉一文,當時公務機關臺籍職員月薪為50至220元不等)。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47年2月,莊壽臣等人自省交提請離職。據莊佶霖表示,阿公1月時就已經離開省交,2月時公務機關才完成文件辦理流程。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國家樂手曇花現,沒有澆熄他的音樂熱忱
現存節目單中顯示,莊壽臣離開省交後,至少在1953、1960、1961、1966年都有參與有忠管絃樂團演出,在樂團成員流動頻繁的年代,莊壽臣參與記錄相對完整。除此之外,參與樂團期間,莊壽臣還橫跨管絃樂器演出。莊佶霖表示,雖然親友知道阿公會鋼琴、小提琴、薩克斯風、單簧管和長笛,從文獻中還意外發現他會中提琴、小號和雙簧管。雖然碩士論文研究鄭有忠與其樂團的洪梅芳分析,1970年代以前由於臺灣演奏人才有限,一人會上好幾樣樂器是普遍現象,不過像莊壽臣橫跨多種樂器參與演出還是少見。
莊佶霖把阿公的樂器留在身邊。這支單簧管可能是本文第一張照片中莊壽臣所持單簧管。
莊佶霖把阿公的樂器留在身邊。1946年出廠薩克斯風,還能正常演奏。
職業樂士音樂傳後
1940年代除了參加樂團公演之外,莊壽臣還以職業樂師為努力方向,可說是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音樂。據太太莊楊銀杏手稿紀錄,1947年21歲的莊壽臣在高雄舞ラ上班。
1956年莊壽臣(左三)參與樂隊演出。
1958年莊壽臣(最後排右四)參與日本東方歌舞團演出。
1958年莊壽臣(前排右二)參與「文夏音樂會」演出,前排右七為歌手文夏。
1950年莊壽臣舉家搬到臺南,日後大多在高雄、臺南各大飯店、舞廳以及美軍俱樂部工作。「那時候臺灣有美國駐軍,……(後來也)在美軍俱樂部上班賺美金。阿公21歲時我父親出生,13歲就被阿公教薩克斯風跟單簧管。……他們很潮,都是很早就玩樂器了。」莊佶霖說,受到阿公影響,父執輩有許多人以音樂維生,父親莊清峰16歲就跟著阿公在美軍俱樂部上班。
「我爸說,他那時候練到很苦,所以他3年就可以變成職業等級出師賺錢:6點起床,吃完飯7點開始練;中午休息,下午2點一直練到吃完飯;吃完飯繼續練到晚上9點,每天只有樂器。」或許父親是苦過來的、或許是學音樂的人越來越多,莊佶霖說,父親並沒有像阿公一樣鼓勵孩子走音樂這一行。「假設我從小受栽培到美國紐約茱莉亞學院,畢業回來不見得有好的工作維生。以前是競爭少,但是開始想跟誰學根本都不知道;現在是競爭太大。」他感慨。
在父親指導下,莊清峰學會薩克斯風與單簧管並邁向表演工作,1975年在統一大飯店演出,後來受到指揮林家慶邀請進入中視大樂隊擔綱樂手直到1998年樂隊解散。
1997年6月22日臺北音樂職業工會明星大樂團於大安森林公園演出 Louis Prima搖擺樂〈Sing, Sing, Sing〉。影片2分17秒有莊清峰單獨表演單簧管。
第三代轉彎,音樂調劑身心
無論是有忠管絃樂團發展,或者是音樂對莊家影響,都反映音樂風氣與時俱變。洪梅芳在論文中分析,由於樂器與人數缺乏,雖然在1930年代有忠管絃樂團一度被樂評人建議轉型為「爵士樂團」(爵士樂通常為小型樂團,常見樂器編制有小號、長號、薩克斯風、鋼琴、低音提琴、鼓等),但由後期樂團演出絃樂器增加,可知鄭有忠力圖改善管、絃樂不均情形、維持「西洋管絃樂團」形式,甚至達中型管絃樂團編制。莊佶霖說,阿公當年向鄭有忠學習古典樂,不過日後美軍進駐臺帶來音樂文化,他在職業演奏上轉向爵士風格。
「而我父親就無法接受太過流行的音樂,只能接受古典樂、爵士樂。」莊佶霖說,像他這樣沒有走音樂的第三代,後來歌仔戲、布袋戲配樂以及大眾流行歌曲都能進到手機的音樂播放單,曾有朋友疑惑向他說:「你怎麼可以差異性這麼大,可以聽幾號交響曲,然後馬上接霹靂布袋戲,還是接素還真?」
自莊佶霖有記憶以來,家中無論是打擊樂器、管樂、絃樂器都是觸手可及,音響流瀉出來的各國曲調散佈在家中每個角落;每每有歌星和樂手造訪,家中在眾人即興演出之下,彷彿成為高級飯店演奏現場……如今雖然他沒吃音樂飯,但興致一來,吹奏薩克斯風倒也調劑身心、陶冶性情——而不為生計奔波的單純吹奏,或許更能貼近阿公16歲時剛接觸音樂時的那份心境。
■資料提供
影像資料:莊佶霖、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諮詢:蕭珍記文化藝術基金會基金會董事蕭景文
報導形成資訊揭露》 開/合
「南方音樂夢」系列報導
70年前,一支屏東私人樂團半數成員進入國家交響樂團
他,催生洋樓裡的樂團成為南臺灣音樂人才的搖籃
屏東崇蘭昌黎殿 看見與聽見80年前樂團故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