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品君
隨著氣候暖化,熱帶果樹前景可期,然而從種下樹苗到採收,農民必須耐得住性子。依栽種方式差異,黃金果結果需要2到5年、榴槤蜜能夠採收要等上3到6年、紅毛丹則是2.5到6年才有果子採,甚至也有農家種下樹苗後,望穿秋水10年都還盼不到一顆果實──種植時間拉長、收穫變數增加,誰也無法保證未來果樹的經濟價值。
農業試驗所所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副研究員劉碧鵑表示:「種這些新東西的農民是先驅還是先烈?他有可能失敗,承受的風險很大。」由於新興果樹需適應環境的不確定性,目前農家大多少量試種。不過沒有太多病蟲害、不太需要噴農藥,加上低度人工作業等特質,吸引不少退休後的銀髮族栽種或是一般民眾活化閒置土地使用。
新興果樹專家、農試所鳳山分所副研究員劉碧鵑。
(攝影/陳品君)
栽種方式?我想種,怎樣取得苗源?
屏科大農園系教授顏昌瑞分析,比起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粗放作業,台灣栽培熱帶果樹管理較為精緻,像是以疏果留存品質較好的果實,也有產期調節面對市場供應,而台灣農民跟研究機關不斷改良品種及技術,結出來的果子又大又甜,「這也是現在東南亞跟大陸幾乎採用我們品種跟栽培技術的原因。」
想要維持較好的品種、提高存活率以及縮短果樹幼年期,顏昌瑞建議採用嫁接繁殖,像是紅毛丹、榴槤蜜。「黃金果可以用實生苗,種籽播下去大概一年半到兩年就結果,但會有點變異的情況,算是還可以接受的範圍。」
顏昌瑞也提醒有意嘗試種植的農友,因為產業特殊性,新興果樹種苗常淪為苗商炒作工具。「有一陣子我不敢辦觀摩會,因為只要辦觀摩會,過一年之後種苗價格就炒起來了,本來一棵200塊變成2000塊。水果就是水果,不要把它當作炒作工具,栽培者也要有這種概念,不需要買到一棵2000、3000塊的種苗。」
顏昌瑞建議農友,購買種苗前除了做好功課、貨比三家,也可先從公信力較高的學術研究機關如農試所、農改場或是大專院校農業推廣委員會,取得少量種苗試種。
顏昌瑞提醒有意種植新興水果的農友應貨比三家,
避免購買到價格受到有心人士操弄的樹苗。
(圖片提供/屏東科技大學)
延續少病蟲害優勢,免於走上惡性循環
如何維持新興果樹「較少病蟲害」的優勢,也是自然環境交給農人的功課。顏昌瑞回憶30年前剛開始研究紅龍果時並沒有什麼病蟲害問題,但現在現在越來越嚴重,「農民在栽培管理的時候施肥不當、噴藥又噴多,導致害蟲產生抗藥性。」
顏昌瑞說:「以前許多農民一有病蟲害就噴藥,現在經過宣導之後,大家可能慢慢地知道病蟲害生態──其實你只要抓對時間噴藥就會比較好控制。」近幾年,產官學倡導農民友善環境耕作,也利於新興水果免於走上惡性循環一途。
顏表示:「有機栽培上我們也會推薦這些新的水果,病蟲危害較少,比較好管理。」廖俊盛對於黃金果栽培採自然農法,他說:「我們每個月要噴甲殼素、放線菌、枯草桿菌實施生物防治,我們在前面一端就防治好,不做後面噴灑農藥一端。」
新興水果多自產自銷,產銷班走履歷驗證
榴槤蜜、黃金果與紅毛丹目前市場單價高,業者走的多是自產自銷、網路宅配,也有少部分水果進入拍賣市場,要有市場競爭力、突顯產品價值,取得標章或驗證也是一條途徑。
催生農糧署與農試所建立黃金果與榴槤蜜「台灣良好農業規範」(Taiwan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TGAP)的一群人,是來自屏東潮州果樹產銷班第31班班員。班員多是公教職員退休,2010年一次高雄六龜果園參訪後,大夥兒興起種植榴槤蜜、黃金果的念頭。為提高水果品質,產銷班協請農試所鳳山分所編寫TGAP,後來榴槤蜜和黃金果遵從TGAP標準化作業流程及模式生產,皆獲得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
「我們每年還會辦理農業觀摩及兩次大型農業栽培技術研習。」班員羅秀美提到在觀摩過程中吸取別人經驗,也會聘請國內學者專家來到產銷班講解栽培技術。
潮州果農羅秀美所屬的果樹產銷班第31班促成黃金果與榴槤蜜「台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建立。
(攝影/陳品君)
台東果農廖俊盛生產的黃金果則以網路宅配為主要通路。他的銷售策略是不要進到市場批發,拉低自家產品價格,「我們果樹採用成本較高的自然農法,果實拿到市場,價格會被打成和採用慣行農法的價格一樣,所以說我們不要進到市場銷售,寧願比較不好或是生產過剩的果實做成醋酒、酵素。」
廖俊盛不僅提高種植成本,也採用較好的資材包裝,讓碩大的亮黃鮮果呈現在顧客面前,廖俊盛自產的高品質黃金果宅配售價,可以比起市場批價至少高上2倍。
新興水果熱,農政單位是否加碼推廣?
除了農友自產自銷,農政單位是否加碼推廣新興水果?服務於屏東九如鄉農會推廣部的龔泰安指出其中矛盾:「現在誰都不敢說『我要推廣什麼』,因為很沉重,講這句話人家檢視你一輩子──不是今年很好就代表你成功,一段時間後任何一個因素把市場價格打下來,人家就會拿出來檢討你當初講推廣什麼很好這件事。」
他在自家園子試種紅毛丹、黃金果、黃金山竹、龍貢、白柿等熱帶果樹,農友有興趣他便分享經驗加以協助。後續再因為媒體與網路曝光吸引客戶上門,龔泰安樂於居中牽線,協助年長的叔伯嬸姨銷售產品,每年農會在鄉內舉行的台灣蘭花節,也可見九如農家種植的新興水果發表與展示。
在農試所工作內容包含推廣業務的劉碧鵑也頗有感觸:「農政單位其實推廣種什麼都不對,萬一以後出現像紅龍果產銷失衡的問題,人家又會說『當初都是你在推,你要保證價格收購』。」她界定自己是農民的諮詢對象,農民找上她時,她會清楚告知種植風險,而農民應承擔選擇後的好壞。
屏東九如鄉農會推廣部主任龔泰安協助農友自檳榔轉作種植榴槤蜜。
(攝影/陳品君)
先做功課降低種植風險
農民若想降低種植新興水果風險,除了先做功課,找對諮詢對象、接受正確資訊也很重要。顏昌瑞表示,各區農業改良場、農試所以及大專院校農業系所都是可以聯繫的諮詢單位,如果想要系統學習相關知識,則可以報名農民學院課程,或是如地方政府開設的屏東農業大學以及雲林農民大學。
提到傳統水果的惡性循環,曾被視為明日之星的紅龍果可是殷鑑不遠的例子。自2009年起,紅龍果每年種植面積及產量節節攀高,近10年增加2000多公頃,2016交易年均價來到每公斤53.3塊最高峰後大幅走下坡,2018年僅剩32.4元,屢被點名為「下一個崩盤水果」。
逐漸量產的新興水果怎樣避免走上紅龍果老路?顏昌瑞提出解方:「第一,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應該適可而止;第二,發展二級產業加工;第三,盡量嘗試外銷。」他解釋,水果產量上限會隨著加工發展或外銷管道調節,但單就內需市場消耗量是固定的,農民可多參照歷年市價調整產量。
種植黃金果的廖俊盛,儘管鮮果銷路不成問題,仍積極進行加工分散風險。黃金果因富含鐵質,使得過熟或輕微的碰撞容易使果肉變色,為了將次級品善加利用,廖俊盛研發黃金果精華液、面膜、醋酒與酵素。「我從事過汽車銷售,對於產業升級比較了解,應用在回來務農,讓大家知道農民其實是可以這樣經濟開發的。」
有銷售背景的廖俊盛向經濟部申請計畫,
將附近農家與自家產品研發加工成商品販售。
(圖片提供/廖俊盛)
他國大力投入經費研發,台灣新興果樹需更多支持
儘管台灣農民跟研究機關不斷改良品種及技術品種,但顏昌瑞感嘆,這方面的研究並不容易,「我們以前跟農政單位推薦不錯水果要來做研究,但經常計畫都是拿不到經費,得用其他經費來補充新興果樹研究。」
顏昌瑞舉例,1990年代曾提出紅龍果的研究計畫,當時承辦人回答「那是沒有希望的水果」,奉勸他不要研究。「後來越南、中國大陸……這麼多的地方都在種紅龍果,你說沒有希望嗎?不可能沒希望!可是那時候農政機關就告訴你說沒希望,不給計畫經費。」
「幾年前到貴州,有個試驗所所長跟我說,地方政府10年來花了1億台幣支持紅龍果經費研究。」顏表示,許多過去引入台灣技術與品種的國家正投入國家資源迎頭趕上,對照國內學術研究單位人員、經費縮減以及行政事務增加,台灣新興果樹技術在國際間的優勢地位只怕會大不如前。
「民間走在前面的」新興果樹,品種與栽培技術受到國際肯定,如何保持既有優勢,甚至未雨綢繆避免掉入傳統水果產銷上的惡性循環,則是農政單位的「新興功課」,如何以更開放的思維促進產業良性發展,也是產官學應該正視並攜手面對的課題。
(本文為作者任職《上下游新聞》期間發表作品〈想投入熱帶水果必看!買苗找對單位,嫁接品質較好,學者:國家應投入經費研發〉,原文刊載於此)
Previous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