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水果王國的未來之星(下)/少蟲害、低人工,專家推薦有機栽培——投入「新興果樹」前這些報你知!

 ◎文/陳品君

隨著氣候暖化,熱帶果樹前景可期,然而從種下樹苗到採收,農民必須耐得住性子。依栽種方式差異,黃金果結果需要2到5年、榴槤蜜能夠採收要等上3到6年、紅毛丹則是2.5到6年才有果子採,甚至也有農家種下樹苗後,望穿秋水10年都還盼不到一顆果實──種植時間拉長、收穫變數增加,誰也無法保證未來果樹的經濟價值。

農業試驗所所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副研究員劉碧鵑表示:「種這些新東西的農民是先驅還是先烈?他有可能失敗,承受的風險很大。」由於新興果樹需適應環境的不確定性,目前農家大多少量試種。不過沒有太多病蟲害、不太需要噴農藥,加上低度人工作業等特質,吸引不少退休後的銀髮族栽種或是一般民眾活化閒置土地使用。
新興果樹專家、農試所鳳山分所副研究員劉碧鵑。
(攝影/陳品君) 

栽種方式?我想種,怎樣取得苗源?

屏科大農園系教授顏昌瑞分析,比起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粗放作業,台灣栽培熱帶果樹管理較為精緻,像是以疏果留存品質較好的果實,也有產期調節面對市場供應,而台灣農民跟研究機關不斷改良品種及技術,結出來的果子又大又甜,「這也是現在東南亞跟大陸幾乎採用我們品種跟栽培技術的原因。」

想要維持較好的品種、提高存活率以及縮短果樹幼年期,顏昌瑞建議採用嫁接繁殖,像是紅毛丹、榴槤蜜。「黃金果可以用實生苗,種籽播下去大概一年半到兩年就結果,但會有點變異的情況,算是還可以接受的範圍。」

顏昌瑞也提醒有意嘗試種植的農友,因為產業特殊性,新興果樹種苗常淪為苗商炒作工具。「有一陣子我不敢辦觀摩會,因為只要辦觀摩會,過一年之後種苗價格就炒起來了,本來一棵200塊變成2000塊。水果就是水果,不要把它當作炒作工具,栽培者也要有這種概念,不需要買到一棵2000、3000塊的種苗。」

顏昌瑞建議農友,購買種苗前除了做好功課、貨比三家,也可先從公信力較高的學術研究機關如農試所、農改場或是大專院校農業推廣委員會,取得少量種苗試種。 

顏昌瑞提醒有意種植新興水果的農友應貨比三家,
避免購買到價格受到有心人士操弄的樹苗。
(圖片提供/屏東科技大學) 

延續少病蟲害優勢,免於走上惡性循環

如何維持新興果樹「較少病蟲害」的優勢,也是自然環境交給農人的功課。顏昌瑞回憶30年前剛開始研究紅龍果時並沒有什麼病蟲害問題,但現在現在越來越嚴重,「農民在栽培管理的時候施肥不當、噴藥又噴多,導致害蟲產生抗藥性。」

顏昌瑞說:「以前許多農民一有病蟲害就噴藥,現在經過宣導之後,大家可能慢慢地知道病蟲害生態──其實你只要抓對時間噴藥就會比較好控制。」近幾年,產官學倡導農民友善環境耕作,也利於新興水果免於走上惡性循環一途。

顏表示:「有機栽培上我們也會推薦這些新的水果,病蟲危害較少,比較好管理。」廖俊盛對於黃金果栽培採自然農法,他說:「我們每個月要噴甲殼素、放線菌、枯草桿菌實施生物防治,我們在前面一端就防治好,不做後面噴灑農藥一端。」

新興水果多自產自銷,產銷班走履歷驗證

榴槤蜜、黃金果與紅毛丹目前市場單價高,業者走的多是自產自銷、網路宅配,也有少部分水果進入拍賣市場,要有市場競爭力、突顯產品價值,取得標章或驗證也是一條途徑。

催生農糧署與農試所建立黃金果與榴槤蜜「台灣良好農業規範」(Taiwan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TGAP)的一群人,是來自屏東潮州果樹產銷班第31班班員。班員多是公教職員退休,2010年一次高雄六龜果園參訪後,大夥兒興起種植榴槤蜜、黃金果的念頭。為提高水果品質,產銷班協請農試所鳳山分所編寫TGAP,後來榴槤蜜和黃金果遵從TGAP標準化作業流程及模式生產,皆獲得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

 「我們每年還會辦理農業觀摩及兩次大型農業栽培技術研習。」班員羅秀美提到在觀摩過程中吸取別人經驗,也會聘請國內學者專家來到產銷班講解栽培技術。

潮州果農羅秀美所屬的果樹產銷班第31班促成黃金果與榴槤蜜「台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建立。
(攝影/陳品君) 

台東果農廖俊盛生產的黃金果則以網路宅配為主要通路。他的銷售策略是不要進到市場批發,拉低自家產品價格,「我們果樹採用成本較高的自然農法,果實拿到市場,價格會被打成和採用慣行農法的價格一樣,所以說我們不要進到市場銷售,寧願比較不好或是生產過剩的果實做成醋酒、酵素。」

廖俊盛不僅提高種植成本,也採用較好的資材包裝,讓碩大的亮黃鮮果呈現在顧客面前,廖俊盛自產的高品質黃金果宅配售價,可以比起市場批價至少高上2倍。

新興水果熱,農政單位是否加碼推廣?

除了農友自產自銷,農政單位是否加碼推廣新興水果?服務於屏東九如鄉農會推廣部的龔泰安指出其中矛盾:「現在誰都不敢說『我要推廣什麼』,因為很沉重,講這句話人家檢視你一輩子──不是今年很好就代表你成功,一段時間後任何一個因素把市場價格打下來,人家就會拿出來檢討你當初講推廣什麼很好這件事。」 

他在自家園子試種紅毛丹、黃金果、黃金山竹、龍貢、白柿等熱帶果樹,農友有興趣他便分享經驗加以協助。後續再因為媒體與網路曝光吸引客戶上門,龔泰安樂於居中牽線,協助年長的叔伯嬸姨銷售產品,每年農會在鄉內舉行的台灣蘭花節,也可見九如農家種植的新興水果發表與展示。

在農試所工作內容包含推廣業務的劉碧鵑也頗有感觸:「農政單位其實推廣種什麼都不對,萬一以後出現像紅龍果產銷失衡的問題,人家又會說『當初都是你在推,你要保證價格收購』。」她界定自己是農民的諮詢對象,農民找上她時,她會清楚告知種植風險,而農民應承擔選擇後的好壞。

屏東九如鄉農會推廣部主任龔泰安協助農友自檳榔轉作種植榴槤蜜。
(攝影/陳品君)

先做功課降低種植風險

農民若想降低種植新興水果風險,除了先做功課,找對諮詢對象、接受正確資訊也很重要。顏昌瑞表示,各區農業改良場、農試所以及大專院校農業系所都是可以聯繫的諮詢單位,如果想要系統學習相關知識,則可以報名農民學院課程,或是如地方政府開設的屏東農業大學以及雲林農民大學。

提到傳統水果的惡性循環,曾被視為明日之星的紅龍果可是殷鑑不遠的例子。自2009年起,紅龍果每年種植面積及產量節節攀高,近10年增加2000多公頃,2016交易年均價來到每公斤53.3塊最高峰後大幅走下坡,2018年僅剩32.4元,屢被點名為「下一個崩盤水果」。

逐漸量產的新興水果怎樣避免走上紅龍果老路?顏昌瑞提出解方:「第一,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應該適可而止;第二,發展二級產業加工;第三,盡量嘗試外銷。」他解釋,水果產量上限會隨著加工發展或外銷管道調節,但單就內需市場消耗量是固定的,農民可多參照歷年市價調整產量。

種植黃金果的廖俊盛,儘管鮮果銷路不成問題,仍積極進行加工分散風險。黃金果因富含鐵質,使得過熟或輕微的碰撞容易使果肉變色,為了將次級品善加利用,廖俊盛研發黃金果精華液、面膜、醋酒與酵素。「我從事過汽車銷售,對於產業升級比較了解,應用在回來務農,讓大家知道農民其實是可以這樣經濟開發的。」

有銷售背景的廖俊盛向經濟部申請計畫,
將附近農家與自家產品研發加工成商品販售。
(圖片提供/廖俊盛)

他國大力投入經費研發,台灣新興果樹需更多支持

儘管台灣農民跟研究機關不斷改良品種及技術品種,但顏昌瑞感嘆,這方面的研究並不容易,「我們以前跟農政單位推薦不錯水果要來做研究,但經常計畫都是拿不到經費,得用其他經費來補充新興果樹研究。」

顏昌瑞舉例,1990年代曾提出紅龍果的研究計畫,當時承辦人回答「那是沒有希望的水果」,奉勸他不要研究。「後來越南、中國大陸……這麼多的地方都在種紅龍果,你說沒有希望嗎?不可能沒希望!可是那時候農政機關就告訴你說沒希望,不給計畫經費。」

「幾年前到貴州,有個試驗所所長跟我說,地方政府10年來花了1億台幣支持紅龍果經費研究。」顏表示,許多過去引入台灣技術與品種的國家正投入國家資源迎頭趕上,對照國內學術研究單位人員、經費縮減以及行政事務增加,台灣新興果樹技術在國際間的優勢地位只怕會大不如前。

「民間走在前面的」新興果樹,品種與栽培技術受到國際肯定,如何保持既有優勢,甚至未雨綢繆避免掉入傳統水果產銷上的惡性循環,則是農政單位的「新興功課」,如何以更開放的思維促進產業良性發展,也是產官學應該正視並攜手面對的課題。

(本文為作者任職《上下游新聞》期間發表作品〈想投入熱帶水果必看!買苗找對單位,嫁接品質較好,學者:國家應投入經費研發〉,原文刊載於此

 Previous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馬卡道族文化復振(三)/信耶穌、信媽祖,都拜阿姆姆

攝影/林聰勝 ◎文/陳品君、攝影/林聰勝、陳品君 2015年秋天,內埔老埤老祖祠前一群人身穿深藍色底、「8」字圖樣的T恤,有的拉筋、原地跑跳,一旁八色旗幟醒目。文獻可見18世紀清朝統治一百餘年間,鳳山縣八個平埔熟番社稱「鳳山八社」,也是今日對馬卡道族另一稱號。只見旗幟分別標示:塔樓社、武洛社、阿猴社、上淡水社、下淡水社、力力社、放索社、茄藤社,「鳳山八社」就在這場消失近50年的內埔老埤走鏢儀式中揚向天際。  學界雖然對鳳山八社各社傳統領域還沒有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如今想在屏東縣里港鄉塔樓村找尋塔樓社,或是想在同縣的崁頂鄉力社村找尋力力社的影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隨著生計、婚姻、水患、軍屯、教難、移民拓墾等因素,200多年前居於沿海平原與西部沖積平原的地區馬卡道人便迫於現實,陸續離開家園。

水果王國的未來之星(上)/紅毛丹、榴槤蜜、黃金果之外,這些水果台灣也吃的到

◎文/陳品君 紅龍果、紅毛丹、榴槤蜜、黃金果、星蘋果、巴西櫻桃、白柿、嘉寶果,這些近幾年在台灣各地慢慢培育起來的新型水果,你吃過哪些? 這些水果是經過試種與研究,2011年由學者劉碧娟、顏昌瑞提出適合在台灣種植的熱帶果樹,其中只有紅龍果是今日在大賣場、菜市場常見的水果,也反映新興水果在市場上仍待開拓。 以學者評估未來可商業栽培的潛力水果──紅毛丹、榴槤蜜、黃金果為例,新興果樹帶給台灣農業哪些機會?這些水果有哪些潛力?  台灣中南部果園越來越能看見原產於東南亞的紅毛丹。 (攝影/陳品君) 台灣是水果寶島,氣候暖化有助榴槤蜜繁衍 「熱帶、亞熱帶、溫帶的果樹大多可以在台灣找到地方種,栽培環境上沒有太大問題。」果樹專家、屏科大農園系教授顏昌瑞表示,台灣是生產水果的寶島,兩、三百年來都有如芒果、蓮霧、芭樂、釋迦等外來水果陸續引進台灣,逐漸適應氣候與土壤而穩定栽培。 受到氣候暖化影響,新興熱帶果樹在台灣的生長環境上,「氣候」與「天氣」既是機會也是威脅。以原產馬來西亞及印尼一帶的榴槤蜜為例,最適宜生長溫度為年均溫27至31℃,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顯示,歷年恆春測站測得年均溫在2015年首次突破26 °C,近年來在中南部鄉村逐漸可以看得到這些熱帶果樹。 早在1990年代,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下稱「農試所鳳山分所」)就已引進榴槤蜜,但因為台灣偶有寒流,幼株無法順利越冬存活下來,近幾年透過嫁接技術,利用對台灣氣候適應較強的波羅蜜為砧木,才逐漸試種成功。雖然氣候暖化賦予榴槤蜜在台灣生長的機會,但一旦有持續幾天的低溫出現,幼株還是可能無法耐寒而死去。 近年來屏東鄉村不少農家檳榔轉作, 許多人選擇種植如榴槤蜜、 黃金果等好管理的新興果樹。 (攝影/陳品君) 天時地利的風土條件,孕育甜美黃金果 含有豐富膠質,果肉呈半透明狀的黃金果,也是在台灣落地生根的熱帶果樹之一。台東太麻里果農廖俊盛曾經分別在平地、山坡測試種植黃金果的差異,發現種在海拔350至400公尺、面東、山巒懷抱的果樹,吸收了空氣中的太平洋水氣與礦物質,加上半日照及溫差較大的環境,讓結出的果實口感緊實、甜度提高。 天時地利的風土是上天的饋贈,「早上吹海風,下午山風下來,果園位於包覆式山谷間,海風裡面很多海洋微量元素如鈉離子,就會飄上來囤積在山谷裏面──在山風、海風吹拂下,豐富的天然物質留在果園內,果

2014年小誌市集/來和雜誌創辦人面對面(中)

◎文/陳品君、陳顥文 編按:一年一度的 Not Big Issue 小誌/ 獨立刊物市集,今年6月7日、8日同樣在行者沙龍地下室舉行,本文介紹參展的四本報導型雜誌《 24電影誌 》、《 藍鯨 》、《 Solid Zine 》、《 White Fungus 》,訪談出版者的製作歷程。

馬卡道族文化復振(一)/祭典辦了,錢花了,然後呢?

攝影/陳品君  ◎文/陳品君、攝影/林聰勝、陳品君 2015年12月25日,屏東縣文化處長吳錦發在高樹加蚋埔部落祭典舞台上宣布:「鄉親只要找到日本時代戶籍謄本,上面有登記『熟』字,(未來)就可以到民政處登記為馬卡道族。」一個月後,留著排灣族血液的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台東謝票時,提到將在今年8月1日履行競選承諾,以元首身分向原住民道歉。在馬卡道族文化復振走了20多年的耆老潘安全問:「向原住民道歉……那包含平埔族嗎?」

馬卡道族文化復振(二)/奮鬥20年,他們仍要不回原本的名字……

攝影/林聰勝   ◎文/陳品君、攝影/林聰勝、陳品君 屏東縣萬巒鄉位於南台灣北大武山腳下,鄉境內座落東邊的是排灣部落、西側是客家村、東南邊則是閩南村。近山鄰近的加匏朗、赤山、萬金等村在1935年日本時代國勢調查中,人口統計有近2000位熟蕃。60歲的潘謙銘住在以聖誕季聞名的萬金天主教堂附近,是操著一口流利閩南話的虔誠天主教徒。35歲以前,有人因他深邃的臉孔問:「是原住民嗎?」他回答:「媽媽那邊有荷蘭血統。」 

南方音樂夢/他,催生洋樓裡的樂團成為南臺灣音樂人才的搖籃

◎文/陳品君;照片提供/鄭國勢、洪梅芳、陳美玲、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鄭有忠在80年前創辦私人管絃樂團,經常受邀演出甚至環島巡演,在南臺灣逐漸打響名號。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成立公營交響樂團,他邀集團員徵選,超過半數成為國家樂團第一批成員。五、六○年代,他提著小提琴一周數回往返屏東和高雄、台南之間,啟蒙、培育日後許多樂壇好手和教育者,對南臺灣音樂發展貢獻良多。

台東/利卡夢部落小孩與他們的菜

(本文為作者任職 《上下游新聞》期間發表作品〈讓靈魂會癢到跑掉的、吃了會尿很遠的植物,利卡夢的小孩與他們的菜〉,原文刊載 於此 ) ◎文/陳品君 部落一角,活動中心斜坡旁幾顆立正站好的檳榔樹間可見裝飾圍籬──今天可能是「捕夢網」、「花環」,隔兩天可能是「人面蜘蛛」。大人先是擬定圖案外形與骨幹,隨季節變化材料;孩子發揮巧思將綠葉紅花填補入裡──學校隔著一道自然系圍籬,與產業道路、住家、活動中心層層疊疊相望。 太陽熱情如火的六月中,自然系圍籬旁的活動中心驪歌響起,台東卑南利嘉國小五位畢業生穿過芋葉、小米、紅藜、黃瓜等蔬果藤木裝飾搭建而成的植物拱門,象徵邁向人生新階段。舞台背景裝飾則有鳳梨、月桃果、腎蕨、山藥等,這些植物好朋友日日夜夜在田間、林道、菜園、校園、部落餐桌上陪伴在場的孩子。而他們與孩子祖先緊密聯繫落下的生活智慧,從山林鄉間、從代代相傳,收進了《你是我的菜:利卡夢生活植物》一書中。 台東卑南利嘉國小畢業典禮布置可見部落生活植物。(攝影/陳品君)

屏東/民團文資提報 崇仁新村通海區未獲全數登錄

◎文字、攝影/陳品君 屏東市區擁有全國少數大面積日治時期飛行部隊眷舍群,2015年民間團體屏東縣愛鄉協會提報崇仁新村通海區為古蹟,17日縣政府文化資產審議會通過該區北側12棟官舍登錄歷史建築。

蘭嶼專題/乘著海浪送來 人之島的歷史印記

撰文/何怡君 責任編輯/陳芛薇、陳品君、洪育增 攝影/何怡君 懷疑,不是達悟族人的天性,他們的胸懷原像大海般遼闊,沒有束縛與禁錮。然而,近幾十年來,蘭嶼這座美麗的人之島乘載著太多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