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南方音樂夢/70年前,屏東私人樂團半數成員進入國家交響樂團


◎文、攝影/陳品君

七月天的屏東夕陽剛斜下,晚風起,盤旋在海豐上空的溽氣四散。這天早用晚飯的人似乎多了些,如果不是平日少見的生面孔,還以為三三兩兩的身影只是飯後散步的晚景。這群人或騎車或走路往同一方向去,循著他們,在三山國王廟旁的巷口內拐幾個彎,傳統閩南式建築映入眼簾,此時,耳邊傳來三四○年代流行歌謠,入口兩座早年農業社會的製糖石磨顯眼,令人有些時空錯置感……


四合院護龍牆上布條大紅字:「吾等再現音樂會」,魚貫進入院埕的街坊鄰居如丈二金剛,開場人蕭永忠娓娓道來:「1924年,海豐已經有現代型態(西樂)的吹奏樂團。」一手促成西洋樂團的是出於這間宅子的故人鄭有忠,那時是18歲的少年兄。

一場音樂會喚起沉寂30年的樂團記憶

重新整理這段歷史,是蕭珍記文化藝術基金會(下稱「基金會」)近年累積屏東研究後順理成章的事。蕭珍記是蕭家早期商號,是屏東市西北方崇蘭聚落的代表家族,2012年基金會規劃崇蘭圳周邊故事道時,串聯起流域中如鹽埔洛陽、九如玉泉、崇蘭等聚落,而海豐也是其中一塊。蕭永忠認為,有忠管絃樂團意味日本時代屏東音樂發展已經在海豐聚落萌芽,是不可忽視的人文記憶。



崇蘭圳流域上聚落相對位置。地圖/Google、繪製/陳品君

日本時代臺灣總督府在出版品中將有忠管絃樂團列為音樂團體之一;美國來臺音樂家也曾南下客席參與演出,可想見樂團知名度。這支民間樂團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打鐵人、老師、汽水批發商、務農、軍官、學生、音樂表演者、記者,都是工作之餘或假日練團。1961年一度有60位成員,樂器由絃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長笛、單簧管、雙簧管、低音管、薩克斯風)、銅管(長號、小號、低音號、法國號)及其他(打擊、鋼琴)組成,達中型管絃樂團編制。

樂團推手鄭有忠晚年由兒子照顧居於高雄,因健康狀況不佳停止樂團運作;1982年76歲的鄭有忠撒手人寰後,樂團也隨之解散。屏東縣政府曾在1997年為鄭立傳;迎千禧年的跨年活動第二任妻子張罔邀也曾受邀演唱丈夫的作品。樂團沉寂逾30年,如今成員幾近凋零,一場「吾等再現音樂會」將逐漸湮沒於歷史洪流中的音樂人拾起,後代一聚話當年。


路邊拉琴遇同好,日後一同北上成為國家樂手

黃振國是樂團提琴手黃石頭的三兒子,老家在屏東火車站附近。談起父輩如何結緣:「鄭有忠可能因為教學通勤的關係,經過老家看到我爸爸在拉小提琴。」當時音樂人才少之又少,兩人因同好結識,日後鄭有忠和妻子分別成為黃石頭三兒子和大女兒的小提琴、聲樂老師。

1945年,有忠管絃樂團9位成員入選國家交響樂團,黃石頭名列第二小提琴手。戰後初期國民政府行政不彰,經濟上物價高漲、物資短缺,樂團經營也受波及,黃振國說:「那時臺北的生活不是人過的……我媽媽就把爸爸拉回屏東。」後來他開雜貨店,也成為黑松汽水經銷商,但始終無法忘懷音樂,除了短期回鍋鄭有忠返鄉後續組樂團裡,閒暇時最愛的消遣是在家門前演奏自娛。

「那時候沒什麼車,頂多腳踏車,……路旁是小燈泡的路燈,一個人倚著微弱的燈光,有時候拉小提琴,有時候彈手風琴。……父親每次演奏的第一首曲子一定是《望春風》。」圍觀聽眾還會點歌,黃振國笑稱父親是臺灣第一代街頭藝人。

黃振國保存父親黃石頭的樂器,琴齡超過一甲子。他笑說,當年買一支琴的錢是可以買一棟房子的,買琴是可能引發家庭革命的。

父親和鄭有忠的指導為黃振國奠定音樂基礎,日後學習爵士鼓、吉他、鋼琴都難不倒他。黃振國做生意之餘到舞廳、酒吧兼職樂手,甚至退休後成立爵士樂團,延續父親的音樂夢。錄影/陳品君 

爺爺當過指揮有藝名 從前她都不知道 

基金會董事蕭景文的祖父蕭磬波也是樂團一員。因為這幾年從事屏東學研究,她才知道祖父曾經當過指揮,還有音樂藝名,她笑說:「親友知道的都是『蕭大鼻』這個名字。」蕭磬波就讀臺南師範學校時師承音樂科日籍教師南能衛,學成以後受聘為屏東阿緱公學校訓導並參與鄭有忠二、三○年代私人樂團活動。曾留日的屏東高等女學校(今屏東女中)音樂老師李志傳1934年在報紙上發表樂評,肯定蕭磬波的音樂才能:「……如果蕭先生接受一個正規指揮應有的教育,相信蕭先生一定會有出頭的一天。」

不料隔年蕭磬波再也沒有回去樂團了。蕭景文說,祖父有9個孩子,工作之餘也得料理家務,後來越來越忙便退出樂團,「1942年祖父因公病逝,再也沒辦法回去了。」70年後,沒見過爺爺一面的孫女踏上昔日練琴場地,聞樂思人。

吾等再現音樂會」緬懷屏東早年傑出樂團,另一方面也顯現兩家族間兩百多年來的情誼。主辦單位蕭珍記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蕭景文的祖父曾是有忠管絃樂團指揮。拉長時間看,崇蘭蕭家和海豐鄭家在清朝嘉慶年間(1815年)因籌設屏東書院(今屏東孔廟)便有交集。攝影/陳宏逸

籌辦音樂會的還有海豐三山國王廟管理委員會主委鄭龍雄,是鄭有忠不同房的堂弟。他回憶,每當樂團為演出排練,總能看見親友忙進忙出。「以前人情味濃,喊喊大家就來幫忙。我們年紀小的都在一旁玩耍,像我的哥哥就曾幫忙美工。」鄭龍雄說。

為推廣音樂,他一度包辦製作、演出和發行 

前屏東縣文化中心主任蔡東源分析鄭有忠對音樂的貢獻,第一是引進日本音樂家小野安娜著作《小提琴音階教本》為基本教材,學生可以系統學習小提琴的把位和音階。第二是對音樂的熱情和投入,六○年代就有製作、演出和發行音樂的念頭,為推廣音樂成立唱片行。

1999年屏東縣文化中心邀請鄭有忠二太太,高齡81歲的張罔邀演唱丈夫作曲,同場伴奏為歐陽慧剛(舉手者)指揮屏東女中管絃樂團。提供/蔡東源

碩士論文以「鄭有忠與樂團」為研究主題的洪梅芳提到,有忠管絃樂團演出從三○年代中期持續到六○年代中期,是歷年南部民間西樂團體中,活動時間最久的一支樂團。這批人大多都不是學院出身,接觸音樂大多出於興趣,也來自各行各業。蕭永忠感嘆:「鄭有忠幾乎是一個痴,他已經熱愛音樂到忘掉所有一切。」希望這次活動是個起點,從街頭巷尾的鄰居開始回顧和認識屏東音樂發展的榮光。

有忠管絃樂團成員後代合影,左起蕭磬波孫女蕭景文、黃石頭二女兒蔡黃秀枝、大女兒李黃初枝、三兒子黃振國、大女婿李元濸。

(待續)

報導形成資訊揭露》 開/合

Next  
他,催生洋樓裡的樂團成為南臺灣音樂人才的搖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水果王國的未來之星(下)/少蟲害、低人工,專家推薦有機栽培——投入「新興果樹」前這些報你知!

 ◎文/陳品君 隨著氣候暖化,熱帶果樹前景可期,然而從種下樹苗到採收,農民必須耐得住性子。依栽種方式差異,黃金果結果需要2到5年、榴槤蜜能夠採收要等上3到6年、紅毛丹則是2.5到6年才有果子採,甚至也有農家種下樹苗後,望穿秋水10年都還盼不到一顆果實──種植時間拉長、收穫變數增加,誰也無法保證未來果樹的經濟價值。

馬卡道族文化復振(三)/信耶穌、信媽祖,都拜阿姆姆

攝影/林聰勝 ◎文/陳品君、攝影/林聰勝、陳品君 2015年秋天,內埔老埤老祖祠前一群人身穿深藍色底、「8」字圖樣的T恤,有的拉筋、原地跑跳,一旁八色旗幟醒目。文獻可見18世紀清朝統治一百餘年間,鳳山縣八個平埔熟番社稱「鳳山八社」,也是今日對馬卡道族另一稱號。只見旗幟分別標示:塔樓社、武洛社、阿猴社、上淡水社、下淡水社、力力社、放索社、茄藤社,「鳳山八社」就在這場消失近50年的內埔老埤走鏢儀式中揚向天際。  學界雖然對鳳山八社各社傳統領域還沒有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如今想在屏東縣里港鄉塔樓村找尋塔樓社,或是想在同縣的崁頂鄉力社村找尋力力社的影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隨著生計、婚姻、水患、軍屯、教難、移民拓墾等因素,200多年前居於沿海平原與西部沖積平原的地區馬卡道人便迫於現實,陸續離開家園。

水果王國的未來之星(上)/紅毛丹、榴槤蜜、黃金果之外,這些水果台灣也吃的到

◎文/陳品君 紅龍果、紅毛丹、榴槤蜜、黃金果、星蘋果、巴西櫻桃、白柿、嘉寶果,這些近幾年在台灣各地慢慢培育起來的新型水果,你吃過哪些? 這些水果是經過試種與研究,2011年由學者劉碧娟、顏昌瑞提出適合在台灣種植的熱帶果樹,其中只有紅龍果是今日在大賣場、菜市場常見的水果,也反映新興水果在市場上仍待開拓。 以學者評估未來可商業栽培的潛力水果──紅毛丹、榴槤蜜、黃金果為例,新興果樹帶給台灣農業哪些機會?這些水果有哪些潛力?  台灣中南部果園越來越能看見原產於東南亞的紅毛丹。 (攝影/陳品君) 台灣是水果寶島,氣候暖化有助榴槤蜜繁衍 「熱帶、亞熱帶、溫帶的果樹大多可以在台灣找到地方種,栽培環境上沒有太大問題。」果樹專家、屏科大農園系教授顏昌瑞表示,台灣是生產水果的寶島,兩、三百年來都有如芒果、蓮霧、芭樂、釋迦等外來水果陸續引進台灣,逐漸適應氣候與土壤而穩定栽培。 受到氣候暖化影響,新興熱帶果樹在台灣的生長環境上,「氣候」與「天氣」既是機會也是威脅。以原產馬來西亞及印尼一帶的榴槤蜜為例,最適宜生長溫度為年均溫27至31℃,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顯示,歷年恆春測站測得年均溫在2015年首次突破26 °C,近年來在中南部鄉村逐漸可以看得到這些熱帶果樹。 早在1990年代,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下稱「農試所鳳山分所」)就已引進榴槤蜜,但因為台灣偶有寒流,幼株無法順利越冬存活下來,近幾年透過嫁接技術,利用對台灣氣候適應較強的波羅蜜為砧木,才逐漸試種成功。雖然氣候暖化賦予榴槤蜜在台灣生長的機會,但一旦有持續幾天的低溫出現,幼株還是可能無法耐寒而死去。 近年來屏東鄉村不少農家檳榔轉作, 許多人選擇種植如榴槤蜜、 黃金果等好管理的新興果樹。 (攝影/陳品君) 天時地利的風土條件,孕育甜美黃金果 含有豐富膠質,果肉呈半透明狀的黃金果,也是在台灣落地生根的熱帶果樹之一。台東太麻里果農廖俊盛曾經分別在平地、山坡測試種植黃金果的差異,發現種在海拔350至400公尺、面東、山巒懷抱的果樹,吸收了空氣中的太平洋水氣與礦物質,加上半日照及溫差較大的環境,讓結出的果實口感緊實、甜度提高。 天時地利的風土是上天的饋贈,「早上吹海風,下午山風下來,果園位於包覆式山谷間,海風裡面很多海洋微量元素如鈉離子,就會飄上來囤積在山谷裏面──在山風、海風吹拂下,豐富的天然物質留在果園內,果

2014年小誌市集/來和雜誌創辦人面對面(中)

◎文/陳品君、陳顥文 編按:一年一度的 Not Big Issue 小誌/ 獨立刊物市集,今年6月7日、8日同樣在行者沙龍地下室舉行,本文介紹參展的四本報導型雜誌《 24電影誌 》、《 藍鯨 》、《 Solid Zine 》、《 White Fungus 》,訪談出版者的製作歷程。

馬卡道族文化復振(一)/祭典辦了,錢花了,然後呢?

攝影/陳品君  ◎文/陳品君、攝影/林聰勝、陳品君 2015年12月25日,屏東縣文化處長吳錦發在高樹加蚋埔部落祭典舞台上宣布:「鄉親只要找到日本時代戶籍謄本,上面有登記『熟』字,(未來)就可以到民政處登記為馬卡道族。」一個月後,留著排灣族血液的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台東謝票時,提到將在今年8月1日履行競選承諾,以元首身分向原住民道歉。在馬卡道族文化復振走了20多年的耆老潘安全問:「向原住民道歉……那包含平埔族嗎?」

馬卡道族文化復振(二)/奮鬥20年,他們仍要不回原本的名字……

攝影/林聰勝   ◎文/陳品君、攝影/林聰勝、陳品君 屏東縣萬巒鄉位於南台灣北大武山腳下,鄉境內座落東邊的是排灣部落、西側是客家村、東南邊則是閩南村。近山鄰近的加匏朗、赤山、萬金等村在1935年日本時代國勢調查中,人口統計有近2000位熟蕃。60歲的潘謙銘住在以聖誕季聞名的萬金天主教堂附近,是操著一口流利閩南話的虔誠天主教徒。35歲以前,有人因他深邃的臉孔問:「是原住民嗎?」他回答:「媽媽那邊有荷蘭血統。」 

南方音樂夢/他,催生洋樓裡的樂團成為南臺灣音樂人才的搖籃

◎文/陳品君;照片提供/鄭國勢、洪梅芳、陳美玲、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鄭有忠在80年前創辦私人管絃樂團,經常受邀演出甚至環島巡演,在南臺灣逐漸打響名號。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成立公營交響樂團,他邀集團員徵選,超過半數成為國家樂團第一批成員。五、六○年代,他提著小提琴一周數回往返屏東和高雄、台南之間,啟蒙、培育日後許多樂壇好手和教育者,對南臺灣音樂發展貢獻良多。

台東/利卡夢部落小孩與他們的菜

(本文為作者任職 《上下游新聞》期間發表作品〈讓靈魂會癢到跑掉的、吃了會尿很遠的植物,利卡夢的小孩與他們的菜〉,原文刊載 於此 ) ◎文/陳品君 部落一角,活動中心斜坡旁幾顆立正站好的檳榔樹間可見裝飾圍籬──今天可能是「捕夢網」、「花環」,隔兩天可能是「人面蜘蛛」。大人先是擬定圖案外形與骨幹,隨季節變化材料;孩子發揮巧思將綠葉紅花填補入裡──學校隔著一道自然系圍籬,與產業道路、住家、活動中心層層疊疊相望。 太陽熱情如火的六月中,自然系圍籬旁的活動中心驪歌響起,台東卑南利嘉國小五位畢業生穿過芋葉、小米、紅藜、黃瓜等蔬果藤木裝飾搭建而成的植物拱門,象徵邁向人生新階段。舞台背景裝飾則有鳳梨、月桃果、腎蕨、山藥等,這些植物好朋友日日夜夜在田間、林道、菜園、校園、部落餐桌上陪伴在場的孩子。而他們與孩子祖先緊密聯繫落下的生活智慧,從山林鄉間、從代代相傳,收進了《你是我的菜:利卡夢生活植物》一書中。 台東卑南利嘉國小畢業典禮布置可見部落生活植物。(攝影/陳品君)

屏東/民團文資提報 崇仁新村通海區未獲全數登錄

◎文字、攝影/陳品君 屏東市區擁有全國少數大面積日治時期飛行部隊眷舍群,2015年民間團體屏東縣愛鄉協會提報崇仁新村通海區為古蹟,17日縣政府文化資產審議會通過該區北側12棟官舍登錄歷史建築。

蘭嶼專題/乘著海浪送來 人之島的歷史印記

撰文/何怡君 責任編輯/陳芛薇、陳品君、洪育增 攝影/何怡君 懷疑,不是達悟族人的天性,他們的胸懷原像大海般遼闊,沒有束縛與禁錮。然而,近幾十年來,蘭嶼這座美麗的人之島乘載著太多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