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蘭嶼專題/無聲無息 「蘭嶼特定區計畫」進度到哪裡?

撰文/陳品君、何怡君
責任編輯/陳芛薇、洪育增
依照「新訂蘭嶼特定區計畫工作計畫書」草案中排定的規畫進程來看,2014年第一季須完成各項計畫書草案以及召開審查會議,並研擬正式的「蘭嶼特定區計畫」。然而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進一步消息,草案中列出的說明會、工作坊、座談會等前置作業也仍未實行,台東縣政府網站中的公開資訊區也沒有明確資訊。

圖表三:《新訂蘭嶼特定區計畫工作計畫書》草案中的計畫期程甘特圖



圖片來源:《新訂蘭嶼特定區計畫工作計畫書》草案
計畫是否仍在進行?本採訪團隊今年(20141月底至蘭嶼採訪時,蘭嶼鄉長江多利回應:「那個(蘭嶼特定區計畫)草案,其實鄉公所連看都不要看,因為我看到那個名稱我就拒絕了。」他說明,計畫內容包括環島公路拓寬、新舊港合併工程、傳統屋修繕等多種建設,但內容「沒有劃定區域」。不過,此說法與草案明顯不符,草案中載明內政部營建署城鄉分署繪製的5張示意圖,包含全島計畫範圍、全島優先規劃範圍、各部落優先規劃範圍。

圖表四:《新訂蘭嶼特定區計畫工作計畫書》草案中的全島計畫範圍圖
蘭嶼前鄉長周貴光則表示,他曾在201310月底至立委簡東明辦公室確認「蘭嶼特定區計畫」進度,當時簡東明出示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目前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公文指出,經建會未撥付蘭嶼特定區計畫的預算,因此在經費仍未到位之下,計畫暫時停擺。
台東縣議員夏曼.瑪德能2013年年底曾質詢縣政府此案發展,他轉述台東縣政府建設處處長許瑞貴當時的回應,「此計畫須經縣長同意,目前縣長還沒同意。」
中央經費沒有到位 計畫暫時停擺
        行政官員說法是否反映實情以及計畫案的實際進度,可以從此計畫的預算籌措情況來看。「蘭嶼特定區計畫」規畫預計期程為103年到105年,3年總經費預估3000萬元。而這筆經費來源又可分為離島建設經費、內政部營建署負責的中央公務預算、台東縣政府負責的地方公務預算3筆。
2013830日離島建設委員會召開的工作小組第六十八會議(以下稱「第六十八次會議」)討論此計畫的預算補助。會議記錄中載明,此計畫在103年(2014年)所需經費為1080萬元,依照規定,由離島建設基金撥付80%,也就是864萬元;台東縣政府及內政部營建署則各編列補助10%,為108萬元。
然而,計畫中代表中央部會的內政部營建署於2013107日回函表示,該署沒有編列都市計畫規畫、檢討變更等公務預算項目,建議這筆款項由台東縣政府自籌。換句話說,營建署並未打算支付此計畫預算編列中的108萬元「中央公務預算」(見圖表五)。
圖表五:新訂蘭嶼特定區計畫經費及預算一覽表
20142月發布的《10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查總報告》(以下稱「總預算審查報告」)中,針對「蘭嶼特定區計畫」中關於營建署的負擔費用說明,即是引用第六十八次會議記錄內容,再次證明中央並未打算支付蘭嶼特定區中的「中央公務預算」。因此,目前「蘭嶼特定區計畫」在確定中央主管單位並未編列預算之下,經費未能到位,施行進度為停滯狀態。此外,「總預算審查報告」也指出,營建署未充分徵得部落居民同意前,不得進行任何開發或相關研究,且不得挪用預算。
計畫存續及進度 各方說法不一
但其實「蘭嶼特定區計畫」未被撤銷,還是出現在20142月發布主導蘭嶼整體發展的「台東縣第四期(104-107 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草案)中,比起之前的報告書內容,更指出「已於島上設置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南區規劃隊,將於 102 9月進行說明會,做為期前暖身。待 103 年行政院核定規劃經費,預計規劃期程自1031月至 10512月止。」由這份第四期草案可知,台東縣政府仍規劃進行蘭嶼特定區計畫,並且也已明訂規劃期程與負責的政府機關。台東縣議員夏曼.瑪德能對此提出質疑:「若是新訂蘭嶼特定區計畫還沒訂定,則應該要把它從第四期(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中移除。」他質問,上位的直轄市、縣()區域計畫都還在擬定,在這層級之下的特定區計畫為什麼已經開始爭取經費,並且編列在離島建設基金裡面?
立委簡東明國會辦公室主任簡志偉20145月底受訪時表示,此份計畫是以都市計畫的概念設計,但並不等同於都市計畫,目前也只是草案規畫,還不到提案階段。他並轉述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的回應,表示會調整名詞使用,避免民眾誤解為「都市計畫」或「經濟特區」,進而有財團開發、炒作土地及破壞生態之疑慮。
內政部營建署綜合計畫組組長陳繼鳴在原住民族電視台《部落大小聲》「台東區域計劃該如何規劃 ?」現場節目中(下稱「原民台節目」)則表示,蘭嶼特定區計畫是屬於「都市計畫的特定區計畫」,「不過這個案子到目前為止還沒真正推動,但是未來如果發布各個縣市區域計畫,我們很願意和原住民地區一起合作。」他說。
台東縣政府建設處都市計畫科代理科長林宛靚也在節目中表示,蘭嶼特定區計畫源於立委簡東明視察蘭嶼經濟建設後,發現當地發展緩慢,因而希望藉由都市計畫來協助當地發展,但「目前縣政府對蘭嶼並沒有全盤性的規畫方案。」
比較簡志偉和其轉述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之回應,以及陳繼鳴、林宛靚說法,明顯有矛盾之處;再對照本系列報導中的圖表二、《都市計畫法》第九、十二條,「為發展工業或為保持優美風景或因其他目的而劃定之特定地區,應擬定特定區計畫」,綜合以上可知,「特定區計畫」原就是一種「都市計畫」。
銷聲匿跡後 蘭嶼特定區計畫重起爐灶
蘭嶼特定區計畫過去一年,因為經費未到位、行政單位說法不一,處在妾身未明的情況下。隨著官方文件一一公布,逐漸撥雲見日,可發現統籌辦理蘭嶼鄉整體規畫工作的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以及台東縣政府仍不放棄計畫的施行。不僅是20142月發布的「第四期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草案),2014422日台東縣政府發布的〈第一季落後計畫分析及改善對策表〉文件也有提到類似內容,縣政府為了消除民間反彈聲浪、各方質疑以及原先中央無法編列經費的問題,目前正修訂蘭嶼特定區計畫原先內容,並且委由鄉公所規劃民眾意見調查。此外,縣政府也打算邀集相關單位召開會議協調計畫推動內容及時程,修正內容後重新提交。

圖表六:「蘭嶼特定區計畫」各方說法

圖表七:「蘭嶼特定區計畫」時間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水果王國的未來之星(下)/少蟲害、低人工,專家推薦有機栽培——投入「新興果樹」前這些報你知!

 ◎文/陳品君 隨著氣候暖化,熱帶果樹前景可期,然而從種下樹苗到採收,農民必須耐得住性子。依栽種方式差異,黃金果結果需要2到5年、榴槤蜜能夠採收要等上3到6年、紅毛丹則是2.5到6年才有果子採,甚至也有農家種下樹苗後,望穿秋水10年都還盼不到一顆果實──種植時間拉長、收穫變數增加,誰也無法保證未來果樹的經濟價值。

屏東竹田/為了守住老人家的健康與歡笑,濃情客家庄打造阿婆阿伯个快樂天堂!

◎文/陳品君 想像一下,一個身體機能慢慢退化的老人家,他變得時常忘東忘西,有時候聽不懂別人表達的意思,對於他人不時的提醒感到懷疑,待人處事上也再三出錯,甚至影響與家人間的關係。 老人家一方面身體病痛不斷,一方面對於生活亂了步調感到情緒低落,種種的身心煎熬,上了年紀的長輩,難道只能接受這樣的自己嗎?位於屏東縣的一個客家村落,社區居民為了守住高齡與失智長者的健康與歡笑,正攜手為他們編織一張安全守護網。 自古鄰里守望相助,高齡友善社區 西勢打頭陣 位於屏東縣竹田鄉的西勢社區,北接麟洛與萬丹鄉,這裡是以客家族群為主的聚落,屬於「六堆」之一,在清代,客家人曾在此保鄉衛土集結成隊(堆)。 相中西勢社區自古以來鄰里守望相助的背景,縣政府希望可以營造這裡成為友善長者的示範社區。對六堆民眾來說,社區內的忠義亭不僅是先祖在清代出戰前的誓師地,也是現代感念先烈的祭祀場所,而忠義亭旁邊的客家文物館,則是民眾學習並傳承客家文化的根據地。 從這兩個場所與老人文康中心為蛋黃區向外延伸,並以文物館內的樂智屋為基地,在政府資源挹注下,社區與學術、公務機關合作,不僅規劃友善環境與空間,也培訓居民和商家學習如何陪伴高齡與失智長者,以及面對自己的老後生活。  國中生從小旅行認識友善社區      2019年,屏東市區的公正國中學生,因參與「台灣設計展x屏東超級南—竹田西勢樂智友善社區小旅行」來到竹田鄉西勢村。 一行人從西勢火車站出發後,導覽員阮鍾月英向他們介紹西勢車站在竹田鄉一帶交通上的重要性:「(車站)以前是比較舊的建築,因為配合(鐵路)高架的關係,所以都重新改建。我們西勢車站應該是(旅客)從內埔那邊過來的,還有竹田本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交通地點。」 在這幾年鐵路高架化後,乘載村民記憶的西勢火車站,經由改建煥然一新。入口名為《等待》的3D地畫作品,重現一幕幕旅人離別或是回鄉的場景。 離開西勢車站的隊伍前往下個定點,在過馬路時,行人專用號誌傳出一連串的人聲。 「大哥大姐紅燈了,莫過喔! 大哥大姊綠燈了,可以過了!緊緊來。 」 全台灣只有在竹田西勢才看得到的「長輩版」行人專用號誌,不僅有小綠人牽著老綠人的動畫顯示,還放大倒數秒數字體,並且傳來縣長潘孟安的小心過馬路叮嚀聲,這些都是結合生活與科技的設計巧思。 而在社區內的竹田國中則從2015年學期開始,在課堂中教導學生認識「變老」,以及如何與長者形成良善的互動

南方音樂夢/莊壽臣音樂路:1940年代自學樂器到1960年代高級飯店演出

1960年代晚期,國防部藝工隊在臨海大舞廳欣賞樂團演出後,與莊壽臣(前排左一)及其家人合影。右一為歌手余天。 提供/莊佶霖 編按:今年3月,本站收到莊佶霖 留言 與來信。他在「 南方音樂夢 」系列報導中看見阿公「莊壽臣」的名字,想知道報導中的文件、照片從何而來。 莊壽臣曾經是屏東音樂聞人鄭有忠創辦的樂團一員,1940年代晚期北上參加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成立的公營交響樂團(今日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數月。本站近日與莊佶霖聯繫,訪談他所知道的祖父過往,雖然有更多細節需要再確認,但為了讓更多人瞭解臺灣音樂史以及更多有忠管絃樂團成員後人可以查詢到類似資料,本站刊登部份訪談內容,讀者如果有更多補充資料,或是類似背景的後人願意接受本站訪談,歡迎留言或來信: cultureintw@gmail.com 。 ◎文/陳品君、影像提供/莊佶霖 莊壽臣在1976年50歲離世,今年46歲的莊佶霖沒有太多關於阿公的記憶。「年紀到了,會翻一些以前的東西來瞭解家族。去問了姑姑、叔叔,現在不問以後就沒得問了……第三代還可以問的到,第四代應該就沒機會了,像我現在(得到的消息)已經很零散。」他從親友口中、老照片和網路資料一點一滴拼湊阿公的樣子:頂著三七分頭、戴著圓框眼鏡、配上講究裝束。從小自學音樂,為了更上一層樓,師從當時赫赫有名的有忠管絃樂團團長鄭有忠,後來以單簧管項目考進「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響樂團」(下稱「省交」),而在不同時期,可以在戲院、禮堂、舞廳看見他演奏各式各樣樂器的身影。

水果王國的未來之星(上)/紅毛丹、榴槤蜜、黃金果之外,這些水果台灣也吃的到

◎文/陳品君 紅龍果、紅毛丹、榴槤蜜、黃金果、星蘋果、巴西櫻桃、白柿、嘉寶果,這些近幾年在台灣各地慢慢培育起來的新型水果,你吃過哪些? 這些水果是經過試種與研究,2011年由學者劉碧娟、顏昌瑞提出適合在台灣種植的熱帶果樹,其中只有紅龍果是今日在大賣場、菜市場常見的水果,也反映新興水果在市場上仍待開拓。 以學者評估未來可商業栽培的潛力水果──紅毛丹、榴槤蜜、黃金果為例,新興果樹帶給台灣農業哪些機會?這些水果有哪些潛力?  台灣中南部果園越來越能看見原產於東南亞的紅毛丹。 (攝影/陳品君) 台灣是水果寶島,氣候暖化有助榴槤蜜繁衍 「熱帶、亞熱帶、溫帶的果樹大多可以在台灣找到地方種,栽培環境上沒有太大問題。」果樹專家、屏科大農園系教授顏昌瑞表示,台灣是生產水果的寶島,兩、三百年來都有如芒果、蓮霧、芭樂、釋迦等外來水果陸續引進台灣,逐漸適應氣候與土壤而穩定栽培。 受到氣候暖化影響,新興熱帶果樹在台灣的生長環境上,「氣候」與「天氣」既是機會也是威脅。以原產馬來西亞及印尼一帶的榴槤蜜為例,最適宜生長溫度為年均溫27至31℃,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顯示,歷年恆春測站測得年均溫在2015年首次突破26 °C,近年來在中南部鄉村逐漸可以看得到這些熱帶果樹。 早在1990年代,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下稱「農試所鳳山分所」)就已引進榴槤蜜,但因為台灣偶有寒流,幼株無法順利越冬存活下來,近幾年透過嫁接技術,利用對台灣氣候適應較強的波羅蜜為砧木,才逐漸試種成功。雖然氣候暖化賦予榴槤蜜在台灣生長的機會,但一旦有持續幾天的低溫出現,幼株還是可能無法耐寒而死去。 近年來屏東鄉村不少農家檳榔轉作, 許多人選擇種植如榴槤蜜、 黃金果等好管理的新興果樹。 (攝影/陳品君) 天時地利的風土條件,孕育甜美黃金果 含有豐富膠質,果肉呈半透明狀的黃金果,也是在台灣落地生根的熱帶果樹之一。台東太麻里果農廖俊盛曾經分別在平地、山坡測試種植黃金果的差異,發現種在海拔350至400公尺、面東、山巒懷抱的果樹,吸收了空氣中的太平洋水氣與礦物質,加上半日照及溫差較大的環境,讓結出的果實口感緊實、甜度提高。 天時地利的風土是上天的饋贈,「早上吹海風,下午山風下來,果園位於包覆式山谷間,海風裡面很多海洋微量元素如鈉離子,就會飄上來囤積在山谷裏面──在山風、海風吹拂下,豐富的天然物質留在果園內,果

北市/臺北機廠指定為國定古蹟 國家鐵道博物館有望

臺北機廠國定古蹟審議當天,臺北機廠文史守護聯盟在北廠門口前繫上黃絲帶祈福。 ◎文、 攝影 /陳品君 歷經近兩年開發、保存爭議,文化部15日審議結果指定臺北機廠為國定古蹟。立法委員管碧玲辦公室代表許陽明表示,接下來將成立公開平台廣邀各界討論,並結合相關團體催生「國立鐵道博物館」,同時也會要求臺北機廠盡快開放導覽。 臺北機廠(下稱「北廠」)過去是臺灣鐵路管理局機具維修與改裝的場所,有「火車醫院」之稱,因高鐵路線、鐵路地下化,2012年底基地遷移到桃園富岡機廠,北廠日後用途頗受注目。 佔地17公頃的臺北機廠位於臺北市松山區精華地段, 北鄰京華城,南鄰大巨蛋、松山文創園區。 2013年底至2015年初,立法委員管碧玲以三次交通委員會提案、一次內政委員會提案、一次總預算決議,要求臺鐵向文化部提送國定古蹟審查案,並且在文資審議未定案前,營建署不得決定都審。最後立法院通過104年總預算決議,要求臺鐵必須向文化部提送國定古蹟審議資料。另外管也拜會臺北市政府副市長林欽榮、文化局長倪重華及都發局長林洲民尋求共識,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才得以辦理這次的國定古蹟審議。 北廠在成為國定古蹟之前,最早在2000年臺北市政府已指定澡堂為市定古蹟,2013年又新增原動室、鍛冶工場、組立工場為市定古蹟,另外登錄總辦公室、柴電工場、客車工場等為為歷史建築。 立法委員鄭麗君辦公室代表李宜修指出,過去北廠內建築被零散指定古蹟,但北廠歷史意義不僅如此,必須以更宏觀角度來看松山區工業遺產。「比如興雅國小一帶,還有日治時期的東興國民住宅在戰後變成臺鐵員工宿舍,都是過去配合臺北機廠形成的聚落。」他認為,從周圍的工業聚落再回頭來看臺北機廠,全區保存才有辦法彰顯歷史紋理和鐵道文化意義。 臺北機廠文史守護聯盟(下稱「機廠守護聯盟」)除了訴求北廠指定為國定古蹟,還有全區保存。機廠守護聯盟認為,工業遺址規畫不能僅就個別建築價值,還必須考量整體生產、修復動線和地景脈絡,促成「活的鐵道博物館」。 他們以北廠東南區的廠房為例,當火車在「客車工場」維修後,會透過「移車台」移送到「油漆工場」噴漆,因此無論是「客車工場」、「移車台」或「油漆工場」,一旦其中一處未獲保留,後人難以瞭解「火車醫院」維護機體的全貌。 聯盟成員黃立品呼籲審議委員 在古蹟審議中能完整保留器具和設施,

蘭嶼專題/土地權屬界定 傳統、官方兩歧路

撰文/何怡君、陳品君 責任編輯/陳芛薇、洪育增 「蘭嶼特定區計畫」不僅觸碰當地人敏感的土地問題,此計畫的爭議,也顯示達悟族傳統文化與官方長期以來的落差與不對等關係 。 政府推行的野溪整治工程,遍布蘭嶼島各處。攝影/何怡君

南方音樂夢/他,催生洋樓裡的樂團成為南臺灣音樂人才的搖籃

◎文/陳品君;照片提供/鄭國勢、洪梅芳、陳美玲、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鄭有忠在80年前創辦私人管絃樂團,經常受邀演出甚至環島巡演,在南臺灣逐漸打響名號。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成立公營交響樂團,他邀集團員徵選,超過半數成為國家樂團第一批成員。五、六○年代,他提著小提琴一周數回往返屏東和高雄、台南之間,啟蒙、培育日後許多樂壇好手和教育者,對南臺灣音樂發展貢獻良多。

蘭嶼專題/乘著海浪送來 人之島的歷史印記

撰文/何怡君 責任編輯/陳芛薇、陳品君、洪育增 攝影/何怡君 懷疑,不是達悟族人的天性,他們的胸懷原像大海般遼闊,沒有束縛與禁錮。然而,近幾十年來,蘭嶼這座美麗的人之島乘載著太多過去。

「馬卡道在哪裡?」──沿山70公里的文化復振/專題目錄

攝影/陳品君 「 請問院長,你是山上漢人還是山下漢人? 」時代力量立委高潞.以用在上任第一場質詢中這樣詢問行政院長張善政。從清朝「生番」/「熟番」到山地/平地行政區,都是統治者為了行政管理而對台灣南島語族群的區別。其中1940、50年代,更因選舉區域劃分和行政程序將平埔族群排除在今日法定原住民身分之外。 目前平埔族群大致可分為:噶瑪蘭(Kavalan)、凱達格蘭(Ketagalan)、道卡斯(Taokas)、巴宰(Pazeh)、拍瀑拉(Papora)、巴布薩(Babuza)、洪雅(Hoanya)、西拉雅(Siraya)、大武壠(Taivuan)、馬卡道(Makatao)。  本專題報導採訪 2015年入冬以後,在屏東沿山一帶舉行數場祭典的馬卡道族人,希望從「文化復振難題」、「耆老生命故事」、「族群遷移中的文化交流」三種面向,幫助讀者瞭解平埔族群在當代社會中,可能面臨的文化復振困境與挑戰。 目錄 馬卡道族文化復振(一)/祭典辦了,錢花了,然後呢? 馬卡道族文化復振(二)/奮鬥20年,他們仍要不回原本的名字…… 馬卡道族文化復振(三)/信耶穌、信媽祖,都拜阿姆姆 註: 本專題部分內容(一、二篇合併調整版)刊載於 《報導者》〈 馬卡道在哪裡?沿山公路的平埔族群認同之旅 〉

善用數位出版,NPO宣傳事半功倍

◎文/陳品君 一本電子書網路標價0元,但如果上架者在底下標註「如果你覺得內容好,請以100元支持我們」,這樣的實際購買人數會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