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屏東/民團文資提報 崇仁新村通海區未獲全數登錄


◎文字、攝影/陳品君

屏東市區擁有全國少數大面積日治時期飛行部隊眷舍群,2015年民間團體屏東縣愛鄉協會提報崇仁新村通海區為古蹟,17日縣政府文化資產審議會通過該區北側12棟官舍登錄歷史建築。

位於九如鄉的屏北機場以及屏東市勝利路的屏南機場綿延形成屏東人所知道的屏東機場,一度開放為民營使用,目前為軍事基地。屏東機場最早可以追溯自1920年日本時代完工的屏東飛行場,隸屬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航空班,主要用於控制島內秩序。1927年轉為軍事用途,隸屬日本陸軍航空隊,原先駐防日本九州的陸軍飛行第八聯隊因而移防屏東。

淡江大學曾令毅碩士論文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兩次「海軍軍縮條約」導致日本軍方決定航空部隊駐防屏東。日後因台灣處西太平洋上特殊地緣的關係,日本開設相關航線為運輸、經貿用途。隨著軍方人員進駐,黑瓦、木造結構、雨林板為特色的和風眷舍也一一佇立在街町間成為30年代的市容景觀,見證屏東在日本殖民時期及台灣航空發展史上的重要一頁。

據長年關注屏東眷村保存議題的愛鄉協會副總幹事葉慶元指出,屏東市飛行宿舍仍有149棟(包含崇仁新村成功區、空翔區、通海區、勝利新村、得勝新村、憲光十村、勤聯留守業務中心舊址),本次文資審議會之前,共有71棟勝利新村與崇仁新村空軍眷舍在2007年縣府公告為歷史建築。

中間區塊為崇仁新村通海區。綠色圖示是12棟雙拼式(24戶)士官或準士官官舍群,通過2017年屏東縣第一場文資審議會,登錄歷史建築;南側台灣軍經理部倉庫(紫色)、職工官舍群(深藍色)、下士官舍(海藍色)等眷舍則在之前會勘時就不列冊(灰色圖示眷舍為用途不明)。地圖/Google Map、製圖/陳品君

葉慶元在2015年11月提報崇仁新村通海區,是1929年完工的判任官宿舍群,位於時日屏東書院和神社西側,今日範圍則是瀋陽街以南至青島街以北,集中於勝利路南北側。

2016年4月第一次會勘後北側眷舍群列冊追蹤,屏東縣文化資產保存所指出理由包含保存完整、構建精美,展現當時建築特色,並有再利用潛力。南側(B區)整體改建幅度比較大,在之前會勘時就不列冊追蹤。本次文資審議將列冊的北側(A區)12棟眷舍群登錄歷史建築。

隔著一條勝利路,躲過美軍轟炸的兩側飛行眷舍將走向截然不同的命運。

審議會前幾日傳出屏東縣政府將拆除南側眷舍,工務處處長楊慶哲表示仍在討論當中。縣議員蔣月惠、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研究生曾鵬璇及友人劉容彰等一行人,在審議會當天清晨五點巡視南側區塊,並指出眷舍屋頂珍貴的黑瓦受到損毀,現場碎片四散。文化處表示已經將完整黑瓦放置倉庫,做為其他區域眷舍的修補建材。

屏東縣愛鄉協會期待縣政府能保存完整飛行部隊眷舍群,形成歷史城區。總幹事周芮宇提到這塊佔屏東市區總面積 1/550、0.12平方公里(約是屏東公園面積1.5倍)的眷舍群老樹環抱,是大武山下的一片綠洲,文化、生態並存的聚落群也是現成的觀光資源,希望能打造屏東的百年飛行故事聚落。


報導形成資訊揭露》 開/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水果王國的未來之星(上)/紅毛丹、榴槤蜜、黃金果之外,這些水果台灣也吃的到

◎文/陳品君 紅龍果、紅毛丹、榴槤蜜、黃金果、星蘋果、巴西櫻桃、白柿、嘉寶果,這些近幾年在台灣各地慢慢培育起來的新型水果,你吃過哪些? 這些水果是經過試種與研究,2011年由學者劉碧娟、顏昌瑞提出適合在台灣種植的熱帶果樹,其中只有紅龍果是今日在大賣場、菜市場常見的水果,也反映新興水果在市場上仍待開拓。 以學者評估未來可商業栽培的潛力水果──紅毛丹、榴槤蜜、黃金果為例,新興果樹帶給台灣農業哪些機會?這些水果有哪些潛力?  台灣中南部果園越來越能看見原產於東南亞的紅毛丹。 (攝影/陳品君) 台灣是水果寶島,氣候暖化有助榴槤蜜繁衍 「熱帶、亞熱帶、溫帶的果樹大多可以在台灣找到地方種,栽培環境上沒有太大問題。」果樹專家、屏科大農園系教授顏昌瑞表示,台灣是生產水果的寶島,兩、三百年來都有如芒果、蓮霧、芭樂、釋迦等外來水果陸續引進台灣,逐漸適應氣候與土壤而穩定栽培。 受到氣候暖化影響,新興熱帶果樹在台灣的生長環境上,「氣候」與「天氣」既是機會也是威脅。以原產馬來西亞及印尼一帶的榴槤蜜為例,最適宜生長溫度為年均溫27至31℃,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顯示,歷年恆春測站測得年均溫在2015年首次突破26 °C,近年來在中南部鄉村逐漸可以看得到這些熱帶果樹。 早在1990年代,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下稱「農試所鳳山分所」)就已引進榴槤蜜,但因為台灣偶有寒流,幼株無法順利越冬存活下來,近幾年透過嫁接技術,利用對台灣氣候適應較強的波羅蜜為砧木,才逐漸試種成功。雖然氣候暖化賦予榴槤蜜在台灣生長的機會,但一旦有持續幾天的低溫出現,幼株還是可能無法耐寒而死去。 近年來屏東鄉村不少農家檳榔轉作, 許多人選擇種植如榴槤蜜、 黃金果等好管理的新興果樹。 (攝影/陳品君) 天時地利的風土條件,孕育甜美黃金果 含有豐富膠質,果肉呈半透明狀的黃金果,也是在台灣落地生根的熱帶果樹之一。台東太麻里果農廖俊盛曾經分別在平地、山坡測試種植黃金果的差異,發現種在海拔350至400公尺、面東、山巒懷抱的果樹,吸收了空氣中的太平洋水氣與礦物質,加上半日照及溫差較大的環境,讓結出的果實口感緊實、甜度提高。 天時地利的風土是上天的饋贈,「早上吹海風,下午山風下來,果園位於包覆式山谷間,海風裡面很多海洋微量元素如鈉離子,就會飄上來囤積在山谷裏面──在山風、海風吹拂下,豐富的天然物質留在果...

北市/臺北機廠指定為國定古蹟 國家鐵道博物館有望

臺北機廠國定古蹟審議當天,臺北機廠文史守護聯盟在北廠門口前繫上黃絲帶祈福。 ◎文、 攝影 /陳品君 歷經近兩年開發、保存爭議,文化部15日審議結果指定臺北機廠為國定古蹟。立法委員管碧玲辦公室代表許陽明表示,接下來將成立公開平台廣邀各界討論,並結合相關團體催生「國立鐵道博物館」,同時也會要求臺北機廠盡快開放導覽。 臺北機廠(下稱「北廠」)過去是臺灣鐵路管理局機具維修與改裝的場所,有「火車醫院」之稱,因高鐵路線、鐵路地下化,2012年底基地遷移到桃園富岡機廠,北廠日後用途頗受注目。 佔地17公頃的臺北機廠位於臺北市松山區精華地段, 北鄰京華城,南鄰大巨蛋、松山文創園區。 2013年底至2015年初,立法委員管碧玲以三次交通委員會提案、一次內政委員會提案、一次總預算決議,要求臺鐵向文化部提送國定古蹟審查案,並且在文資審議未定案前,營建署不得決定都審。最後立法院通過104年總預算決議,要求臺鐵必須向文化部提送國定古蹟審議資料。另外管也拜會臺北市政府副市長林欽榮、文化局長倪重華及都發局長林洲民尋求共識,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才得以辦理這次的國定古蹟審議。 北廠在成為國定古蹟之前,最早在2000年臺北市政府已指定澡堂為市定古蹟,2013年又新增原動室、鍛冶工場、組立工場為市定古蹟,另外登錄總辦公室、柴電工場、客車工場等為為歷史建築。 立法委員鄭麗君辦公室代表李宜修指出,過去北廠內建築被零散指定古蹟,但北廠歷史意義不僅如此,必須以更宏觀角度來看松山區工業遺產。「比如興雅國小一帶,還有日治時期的東興國民住宅在戰後變成臺鐵員工宿舍,都是過去配合臺北機廠形成的聚落。」他認為,從周圍的工業聚落再回頭來看臺北機廠,全區保存才有辦法彰顯歷史紋理和鐵道文化意義。 臺北機廠文史守護聯盟(下稱「機廠守護聯盟」)除了訴求北廠指定為國定古蹟,還有全區保存。機廠守護聯盟認為,工業遺址規畫不能僅就個別建築價值,還必須考量整體生產、修復動線和地景脈絡,促成「活的鐵道博物館」。 他們以北廠東南區的廠房為例,當火車在「客車工場」維修後,會透過「移車台」移送到「油漆工場」噴漆,因此無論是「客車工場」、「移車台」或「油漆工場」,一旦其中一處未獲保留,後人難以瞭解「火車醫院」維護機體的全貌。 聯盟成員黃立品呼籲審議委員 在古蹟審議中能完整保留器具和設施,...

水果王國的未來之星(下)/少蟲害、低人工,專家推薦有機栽培——投入「新興果樹」前這些報你知!

 ◎文/陳品君 隨著氣候暖化,熱帶果樹前景可期,然而從種下樹苗到採收,農民必須耐得住性子。依栽種方式差異,黃金果結果需要2到5年、榴槤蜜能夠採收要等上3到6年、紅毛丹則是2.5到6年才有果子採,甚至也有農家種下樹苗後,望穿秋水10年都還盼不到一顆果實──種植時間拉長、收穫變數增加,誰也無法保證未來果樹的經濟價值。

南方音樂夢/70年前,屏東私人樂團半數成員進入國家交響樂團

◎文、攝影/陳品君 七月天的屏東夕陽剛斜下,晚風起,盤旋在海豐上空的溽氣四散。這天早用晚飯的人似乎多了些,如果不是平日少見的生面孔,還以為三三兩兩的身影只是飯後散步的晚景。這群人或騎車或走路往同一方向去,循著他們,在三山國王廟旁的巷口內拐幾個彎,傳統閩南式建築映入眼簾,此時,耳邊傳來三 、 四○年代流行歌謠,入口兩座早年農業社會的製糖石磨顯眼,令人有些時空錯置感……

蘭嶼專題/土地權屬界定 傳統、官方兩歧路

撰文/何怡君、陳品君 責任編輯/陳芛薇、洪育增 「蘭嶼特定區計畫」不僅觸碰當地人敏感的土地問題,此計畫的爭議,也顯示達悟族傳統文化與官方長期以來的落差與不對等關係 。 政府推行的野溪整治工程,遍布蘭嶼島各處。攝影/何怡君

馬卡道族文化復振(一)/祭典辦了,錢花了,然後呢?

攝影/陳品君  ◎文/陳品君、攝影/林聰勝、陳品君 2015年12月25日,屏東縣文化處長吳錦發在高樹加蚋埔部落祭典舞台上宣布:「鄉親只要找到日本時代戶籍謄本,上面有登記『熟』字,(未來)就可以到民政處登記為馬卡道族。」一個月後,留著排灣族血液的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台東謝票時,提到將在今年8月1日履行競選承諾,以元首身分向原住民道歉。在馬卡道族文化復振走了20多年的耆老潘安全問:「向原住民道歉……那包含平埔族嗎?」

小英總統道歉原住民,平埔族群盼正名

◎文、攝影/陳品君 總統蔡英文在五二○就職典禮上, 提到 將基於公平與正義面對原住民議題,也將在8月1號原住民日以元首之姿向原住民道歉。由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聯盟發起平埔原住民族復名復權論壇, 來自 全台各地 的平埔族群7月18日齊聚立法院,凝聚內部共識。訴求包含政府立即認定各族名及恢復個人原住民身分、定期公佈復名復權工作報告。

蘭嶼專題/當蘭嶼遇上特定區計畫:掃地出門或敞開雙臂?

本報導由 weReport 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 與諸多公民贊助完成。 各媒體平台如須轉載,請依下列格式與內容加註於轉載報導前。 內容如下:本報導引用、轉載自 weReport 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上, 由學生團隊陳品君、何怡君、陳芛薇、陳孟君、洪育增所製作之新聞專題 〈當蘭嶼遇上特定區計畫:掃地出門或敞開雙臂?〉。 本報導不代表原蘭嶼專題學生團隊立場。 自9/13起,每日分篇連載本專題報導內容。

蘭嶼專題/乘著海浪送來 人之島的歷史印記

撰文/何怡君 責任編輯/陳芛薇、陳品君、洪育增 攝影/何怡君 懷疑,不是達悟族人的天性,他們的胸懷原像大海般遼闊,沒有束縛與禁錮。然而,近幾十年來,蘭嶼這座美麗的人之島乘載著太多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