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4年小誌市集/來和雜誌創辦人面對面(下)

◎文/陳品君、陳顥文

編按:一年一度的 Not Big Issue 小誌/ 獨立刊物市集,今年6月7日、8日同樣在行者沙龍地下室舉行,本文介紹參展的四本報導型雜誌《24電影誌》、《藍鯨》、《Solid Zine》、《White Fungus》,訪談出版者的製作歷程。


盡情展現 賣一份「堅持」的信念

24電影誌》團隊透過刊物傳達對電影的熱愛,將電影弦外之音一一點破,交到讀者手中;《Solid Zine》每一期刊物都是一個作品,如同他們細膩記錄的每位藝術家,每一期的製作也是追求刊物的藝術之美;《藍鯨》以兩年時間成就一本「台灣地方誌」,希望喚起讀者斯土斯民的情懷;來自兩兄弟的夢想雜誌《White Fungus》,不僅享譽國際,也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


每本刊物都承載著製作者的一份信念,或許是夢想、對美好事物的堅持,又或許是想要改變現狀的心。即使遭遇種種困難,也可能最後一無所有,獨立刊物製作者總能帶著堅毅的心往前邁進。

「我們要挑戰台灣的閱讀習慣和雜誌生態,不是賣得好,大家就接受……我們希望台灣的雜誌能被看見,台灣的文化會被改變。」這是藍鯨》陳頤華、許哲寧的野心,而野心之下則藏著一份溫柔:「大家都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但卻沒有人和這些人好好聊過,我們希望台灣的文化......那些歷史課本沒有記載、記載不了的部分,能夠被還原。」陳頤華說。

24電影誌》團隊即使編刊物沒有收入,甚至有時候得自己貼錢,他們還是撐到第五期。「電影一秒24格,生命一日24時」,《24電影誌》希望透過一本刊物、幾個專欄,將每部電影所蘊藏的厚度傳達給大眾,讓人們看完電影後能有所反思,使電影能與真實生活連結,不再只是隨興消遣。

Solid Zine》每一期內容為一位獨立藝術家量身打造,「我們根據藝術家的作品或個性去發展,所以不管紙本的尺寸、編輯、裝幀都會視藝術家的感覺而定。」隨著每期刊物出刊,《Solid Zine》還會幫該名藝術家辦一場展覽或活動,「比如第三期介紹花藝家李霽,我們就在臺北信義區的好丘餐廳旁辦了一個花藝、攝影、刊物的合展。」創辦人黃智偉說。

「我們在做好玩的事情,但這『好玩的東西』是用非常嚴謹的態度製作。」邱暐茜說,由於對刊物品質的堅持,加上每期的展覽活動都是兩人努力策劃,印刷與活動支出常讓他們無法負荷。「老實說我們到現在都還是虧本的狀態,我們甚至把自己出國的錢都花光了,……不過真的想要營利的話,我們也不會來編刊物。」邱暐茜笑著說。

「要賺錢,方法多的是!」《White Fungus》主編榮恩如此說:「但我想做自己想做的事。」為了製作夢想中的雜誌,榮恩兄弟倆放棄安逸舒適的生活,放棄其他致富機會,像《Solid Zine》創刊人一樣,沒日沒夜投入刊物編輯中。「所有閒暇時間我都在編雜誌,雖然犧牲了與朋友、女朋友相處的時光,但我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榮恩酷酷地說,「我從未感到後悔!」

「如果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辦雜誌」這是業界長久以來流傳的笑話。藍鯨》的陳頤華和夥伴笑稱是被這句話餵養大的。陳頤華說:「辦雜誌其實利潤低、投入時間長,我們在做之前還有人說『你們不怕死喔?年輕人!』。」她笑說,有時也會感慨,怎麼都沒有有錢的老爸。

「但我們還是願意,因為我們有熱忱!」面對旁人質疑、「六沒有」的考驗,陳頤華這句話,不僅一語道出獨立刊物製作者的信念,也為這群人的努力下了最佳註解。(完)


Pre.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水果王國的未來之星(下)/少蟲害、低人工,專家推薦有機栽培——投入「新興果樹」前這些報你知!

 ◎文/陳品君 隨著氣候暖化,熱帶果樹前景可期,然而從種下樹苗到採收,農民必須耐得住性子。依栽種方式差異,黃金果結果需要2到5年、榴槤蜜能夠採收要等上3到6年、紅毛丹則是2.5到6年才有果子採,甚至也有農家種下樹苗後,望穿秋水10年都還盼不到一顆果實──種植時間拉長、收穫變數增加,誰也無法保證未來果樹的經濟價值。

屏東/屏科大研究台灣猛禽之死,6成樣本驗出老鼠藥殘留

(本文為作者任職《上下游新聞》期間發表作品〈農人與老鼠戰爭,黑鳶大冠鷲流血陪葬!屏科大研究,超過六成猛禽樣本驗出老鼠藥〉,原文刊載 於此 )  ◎文/陳品君 一隻失去翱翔天際神采的病懨懨黑鳶,嘴巴微微開闔開闔地躺在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一旁獸醫師緊急施打解毒針和輸液,經過一番搶救後,黑鳶仍無法重回蒼穹懷抱,枉死在冰冷的看診檯上。  這隻2013年在東港枉死的黑鳶後經送驗。報告結果顯示,鳥屍內驗出老鼠藥,成分有可滅鼠(Brodifacoum),加上經獸醫解剖確定有內出血,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下稱「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證實,這隻黑鳶是台灣鳥類研究紀錄中,第一隻因老鼠藥中毒死亡的猛禽。  黑鳶之死,開啟了大規模的台灣猛禽體內老鼠藥殘留調查,由防檢局邀集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路殺社等單位共同投入,總計檢驗自2010至2018年全台各地蒐集21種猛禽物種、200多件肝臟樣本。結果顯示,共有10種猛禽、超過6成的樣本驗出老鼠藥殘留,顯示老鼠藥普遍進入台灣生態食物鏈, 此研究論文在2019年發表於環境科學領域的權威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相較於其他猛禽類獵捕活鼠, 黑鳶還會撿拾鼠屍為食, 因此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也呼籲農家應檢拾鼠屍, 避免黑鳶食用而間接中毒。 (圖片提供/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屏科大黑鳶研究,老鼠藥抗凝血劑導致出血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自2011年投入黑鳶研究,後來陸續收到中毒黑鳶,才有為確認黑鳶死因而嘗試不同的檢驗項目。「猛禽會中毒就是從牠的食物下手。」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研究員林惠珊指出,依據猛禽食物來源決定相關檢測,包含農藥、老鼠藥、水產禁藥、甚至還有重金屬等殘留物檢測。 「由於2013年的東港黑鳶體內沒有驗出農藥,加上有血便和胃出血的症狀,於是我們懷疑牠是否吃到中毒老鼠?是否因老鼠藥中的抗凝血劑成分導致內出血?」論文第一作者、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研究員洪孝宇說。 由屏科大教授孫元勳(右)領軍的鳥類生態研究室投入猛禽研究多時, 左為研究員洪孝宇。 (攝影/陳品君) 食蛇鼠連帶中毒,猛禽內臟出血不止而亡 台灣目前核准的老鼠藥都屬於抗凝血劑,猛禽中毒後破壞體內凝血功能,所以會血流不止,包括口腔出血、皮下血腫和貧血等,中毒動物的內臟

馬卡道族文化復振(三)/信耶穌、信媽祖,都拜阿姆姆

攝影/林聰勝 ◎文/陳品君、攝影/林聰勝、陳品君 2015年秋天,內埔老埤老祖祠前一群人身穿深藍色底、「8」字圖樣的T恤,有的拉筋、原地跑跳,一旁八色旗幟醒目。文獻可見18世紀清朝統治一百餘年間,鳳山縣八個平埔熟番社稱「鳳山八社」,也是今日對馬卡道族另一稱號。只見旗幟分別標示:塔樓社、武洛社、阿猴社、上淡水社、下淡水社、力力社、放索社、茄藤社,「鳳山八社」就在這場消失近50年的內埔老埤走鏢儀式中揚向天際。  學界雖然對鳳山八社各社傳統領域還沒有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如今想在屏東縣里港鄉塔樓村找尋塔樓社,或是想在同縣的崁頂鄉力社村找尋力力社的影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隨著生計、婚姻、水患、軍屯、教難、移民拓墾等因素,200多年前居於沿海平原與西部沖積平原的地區馬卡道人便迫於現實,陸續離開家園。

蘭嶼專題/ 特定區計畫的隱憂:蘭嶼島上恐蓋工廠、飯店

撰稿/陳品君、何怡君 責任編輯/陳芛薇、洪育增 7 、 8 月天豔陽高掛,正是蘭嶼觀光旺季,一波波襲來的浪花,混雜海的鹹味, 2014 年的蘭嶼如同往常一般嗎?去年冬天,看似休息的季節,島上卻不得閒,幾紙臺灣發出的公文吹皺蘭嶼的平靜海面,過去一年,達悟族人過得好嗎? 攝影/陳品君

蘭嶼專題/無聲無息 「蘭嶼特定區計畫」進度到哪裡?

撰文/陳品君、何怡君 責任編輯/陳芛薇、洪育增 依照「新訂蘭嶼特定區計畫工作計畫書」草案中排定的規畫進程來看, 2014 年第一季須完成各項計畫書草案以及召開審查會議,並研擬正式的「蘭嶼特定區計畫」。然而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進一步消息,草案中列出的說明會、工作坊、座談會等前置作業也仍未實行,台東縣政府網站中的公開資訊區也沒有明確資訊。 圖表三:《新訂蘭嶼特定區計畫工作計畫書》草案中的計畫期程甘特圖 圖片來源:《新訂蘭嶼特定區計畫工作計畫書》草案

蘭嶼專題/守護家園不敢大意 達悟族人防範未然

特稿/陳品君、何怡君 責任編輯/陳芛薇、洪育增 當採訪團隊今年( 2014 ) 1 月底至蘭嶼採訪,詢問蘭嶼當地人是否知道「蘭嶼特定區計畫」,以及了解程度時,許多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和居民談到,他們曾參與 2013 年 11 月份在東清部落舉辦的民間座談會。那場座談會上,他們從東清七號地自救會成員的口中,第一次耳聞「蘭嶼特定區計畫」,一直到採訪團隊訪問時,他們都還沒有獲得進一步消息。

蘭嶼專題/談未來發展 蘭嶼的觀光問答題(上)

撰文/陳芛薇、陳品君、何怡君 蘭嶼特定區計畫打著「使蘭嶼發展步入正軌」之名,希望以6個部落發展為重點,納入蘭嶼在地生活、生產、生態設施、文化發展及生命教育。其中提到「計畫的規畫會尊重當地意願,當地的聲音都將作為該案後續規畫參考。」 蘭嶼首家7-11原本預計在今年(2014)父親節開幕,藝人宥勝7月份一篇講述「一旦蘭嶼有了便利商店,台灣就毀了」的部落格文章被媒體報導後,「7-11究竟是否適合進駐蘭嶼?」此議題引發多方於網路上熱烈討論。反對者認為,連鎖企業7-11進駐代表資本力量入侵,然而,不論7-11設立與否,在居民不到5000名的蘭嶼島上,每年要迎接相當於蘭嶼居民10倍以上的6萬名遊客,民宿、租車、餐廳、商店等觀光相關產業早已蓬勃發展。 蘭嶼人多至傳統超市消費;每週二為補貨的日子,超市顯得熱鬧。攝影/何怡君

2014年小誌市集/來和雜誌創辦人面對面(中)

◎文/陳品君、陳顥文 編按:一年一度的 Not Big Issue 小誌/ 獨立刊物市集,今年6月7日、8日同樣在行者沙龍地下室舉行,本文介紹參展的四本報導型雜誌《 24電影誌 》、《 藍鯨 》、《 Solid Zine 》、《 White Fungus 》,訪談出版者的製作歷程。

蘭嶼專題/土地權屬界定 傳統、官方兩歧路

撰文/何怡君、陳品君 責任編輯/陳芛薇、洪育增 「蘭嶼特定區計畫」不僅觸碰當地人敏感的土地問題,此計畫的爭議,也顯示達悟族傳統文化與官方長期以來的落差與不對等關係 。 政府推行的野溪整治工程,遍布蘭嶼島各處。攝影/何怡君